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鉤織戰爭文學 前衛軍裝奪新人首獎

男模特兒的軍裝上衣與袖子由白色繃帶打造,象徵《兵乒乓丘》中在沙場上受傷的殘兵。圖/章寧攝
 【記者章寧新北報導】「2014時裝設計新人獎」決賽暨頒獎典禮7日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二號倉庫舉行。藉由主題「樞Next Possibility」,期許新秀藝術家能跳脫主流框架,重新鍵接時尚關係。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學生朱嘉萱的《兵乒乓丘》,以兼具商業性和實用性的軍裝設計風格,從16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首獎。

 《兵乒乓丘》取材自台灣詩人陳黎的詩集《島嶼邊緣》,是一首將「兵」字拆解的戰爭交響曲。依序出場的男模特兒裝扮成沙場士兵,由一開始的整齊軍裝,到中間以漸層、殘破不堪、不對稱的款式呈現,直至最後穿著土黃色軍服,詮釋士兵在沙場上因作戰而流血、犧牲性命化為塵土的命運。朱嘉萱認為帽子的製作過程最考驗功夫,必須先製作一個塑料模型為依據,以便將軟性針織布料縫製出一頂堅固厚重的帽子,表達士兵在戰爭上因包袱沉重,即將凋零死去的視覺效果。

 朱嘉萱表示這次參賽主要從文學角度切入時裝設計,做一個跨領域的結合創作。提及最具考驗的部分,她說:「成衣必須兼顧到市場性跟實穿性,希望(評審、觀眾)看到會想穿出門,(我)有在中間找到平衡。」觀眾郭翔惠認為,《兵乒乓丘》系列的男裝作品採用不少針織類設計,其部分衣服和袖子以捆綁形式呈現,無論配件如頭飾、帽子還是整體造型,都搭配得相當多元且具層次感,「我覺得對針織作品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學生黃裔夫作品《叛逆青年大皇宮》,靈感起源於1718世紀歐洲宮廷婦女喜愛穿著低胸、高腰蓬蓬裙的服飾特徵,結合身邊青年朋友的叛逆特質,以聚酯纖維縫製出一系列凸顯女性叛逆又不失優雅形象的時裝。他同時也使用緞帶打造、視覺上形似一叢叢花卉的蝴蝶結作裝飾,藉由花卉容易枯萎或被風吹散的自然現象,隱喻生命隨著時間不斷消逝,以及時下年輕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彷徨。他說:「他們好像對未來不安,可是也無力改變。」

 優選獎部分,輔大織品系學生曾貫宇獲得最佳布料使用獎,作品《Men without Men》以希臘男性石膏像為發想主題,將女性在穿搭上所注重的身材比例與美感特質,應用在男模特兒服飾設計上。他表示,六套時裝作品全採用針織技法縫製,期望透過呈現男性肌肉線條與身體比例的平衡,打破世俗大眾對於「美」的性別框架。觀眾、輔大織品系學生林冠嘉很佩服曾貫宇使用定型纱來鞏固時裝造型,並且成功將連身長裙及短板上衣等女性服飾,合裡放入男性系列作品中,「證明他有能力且對主題目標很明確」林冠嘉說。

 這項國際性賽事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執行。紡拓會新聞聯繫人劉育婷表示,藉由提供新秀參賽舞台,不僅發掘更多台灣時裝設計界新人,也提供藝術家在國際間彼此觀摩、切磋的機會。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