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圖書館大樓為綠建築,館內的熱浮力通風裝置由學校電機系師生協同裝設完成。圖╱大葉大學提供 |
【專題記者╱陳盈如 馮琪茵 羅紹文 章寧 楊思敏 曾莛庭】近年來,各具特色的綠建築紛紛在大學校園現蹤。為增加實作經驗,大學團隊在綠建築中結合自身發明,獲得多項國際大獎。但光鮮獎章的表面下,實則需克服經費、政策等重重限制。該如何讓更多學生順利參與綠建築的興建過程,落實「做中學」的理想?
走在校園中,你知道哪些大樓是所謂的「綠建築」嗎?你又是否察覺這些綠建築暗藏節能減碳的功能呢?現今多所大專院校透過產業合作興建綠建築,將綠能概念深植於學生日常生活。
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為全台第一座零碳綠建築,於民國100年完工,創下使用百分百綠建材的紀錄,並達到節能65%的世界級水準,成為綠建築科技研究展示大樓。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領銜設計綠色魔法學校,他說:「最吸睛的技術是採用自然浮力通風,讓能容納300人的國際會議廳在冬天得以四個月不開空調。」成大建築系學生翁慧甄對團隊靈活運用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印象深刻,並表示校園綠建築能讓學生親身走訪,自行體會節能減碳的觀念。
交通大學「UNICODE」團隊研發的「蘭花屋」以綠色植物與蘭花構成空間,並採用寶特瓶磚、綠能玻璃及太陽能板等多項環保建材,調節室內溫度及為室內進行換氣。傾斜的屋頂除了有太陽能發電的功能,交大建築所教授曾成德構想出屋頂接水的概念,將天井規劃成綠色植栽牆,利用回收的雨水澆灌植物。
目前也有許多學校自行研發綠建材,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建築科技中心使用的「智慧型太陽能節能玻璃」,即是營建工程系教授楊錦懷與其研究團隊的發明,雙曲弧面造型的雙層立面沖孔鋁板外牆未來將可替換為太陽能光電板。此大樓同時符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標章」中的基地保水、污水垃圾改善及室內環境等六項指標項目。
「綠建築的產學合作已成為必然趨勢。」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郭柏巖指出,國內相關企業可提供最新工法或建材協助,作為最佳的綠建築教育示範基地,學界則可以專業科學分析確保綠建築性能的成功。成大建築所學生陳怡蓉表示,若能從大學時就擁有實際的參與經驗,對未來進入職場也是一大幫助。
「事實上目前學生有參與的部分並不多。」太陽能玻璃團隊中的台科大營建工程所學生胡力元點出學生缺乏機會的困境。同屬太陽能玻璃團隊成員、營建所學生羅偉表示,雖然有將太陽能玻璃運用於台灣建築中心,但希望未來能實際加入綠建築的設計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