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破壞再製建築線條 張獻文繹人心冷漠

張獻文以壓克力、炭精筆等創作《移植∞繁殖計畫》,從人類侵略行為出發,勾勒虛擬破壞世界。圖/水谷藝術提供
 
 【記者廖庭儀台北報導】「電影《駭客任務》曾提及:『人類不是哺乳類,不會與自然共生。生存的唯一辦法,就是去佔領別的地方,跟病毒一樣。』」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所學生張獻文,13日於水谷藝術舉辦「擬限──寄之棲地」個展。藝術家透過抽象符號與交錯穿梭的線條,構築人類在慾望張狂下,看似和諧卻隱藏破壞性的矛盾世界。

 「越科技化越冷感。」張獻文回憶過去在偏鄉服務的經驗,當地小孩一句童言童語「你怎麼會來?你也是我們的人嗎?」讓他驚訝於人與人間無論親疏遠近,永遠存在一種無形距離。張獻文發現城市科技造成人群冷漠,彼此因距離產生不同應對模式。他以此為藍本,藉破壞及重組如建築設計圖般交錯的線條,訴說人類慾望與環境的關係。

 斑駁且凹凸的波紋錯落於畫布,數個金色小圓體凝聚成銳角三角形,尖銳的角肆無忌憚進攻畫面中灰黯、紫藍等不同色塊。系列創作《移植∞繁殖計畫》前期作品,藝術家利用壓克力顏料、凝膠與炭精筆,直截刷上如野生荒原的粗糙色塊,又若被人類開採及踐踏後遺棄的破壁殘垣。

 「一開始我的表達是直接而強烈的。」張獻文說明,每一個圓都是個體,大小、顏色相同彷彿大家都被同化,他說:「社會裡人與人間要維護關係似乎會隱藏自我,然後因應他人。」三角形尖端象徵人類侵略土地的方向性,筆直線條不規則切割畫面,彷彿城市計畫草圖,他說:「它們(人類)在尋找新土地,鎖定目標後,就開始一段熟練的侵略計劃。」

 「人們常用『完美』掩飾破壞的事實。」張獻文《移植∞繁殖計畫》系列的後期作品,畫面趨向平整溫暖的飽和色系,鉛筆勾勒的虛實線增加,彷彿是經歷多重計畫改建後的新市鎮。他藉如3D設計軟體的格線切割畫面,使觀者擁有不同角度的完美錯視感,並用粉彩刷上散落的小圓體。張獻文詮釋,看似進步的城市榮景背後,對環境與族群已是多重傷害,「城市擴大了人與人的距離,完美的表象下都是缺陷。」

 觀眾、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學生林政宏表示,系列《移植∞繁殖計畫》中一幅畫作類似宇宙星際的背景,融合木紋色塊與人工線條,「讓我有種與自然衝突的科技感。」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