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新媒材正夯 雷射光秀網路成癮

〈束bind〉,當觀眾走進房間中央,十幾條光束即會瞬間捕捉,投射在人體上。 
圖╱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蕭歆諺台北報導】「科技進步加快了我們想法實現的速度。」《持續湧出的瞬間Moments That Incessantly Emerge》新媒體藝術聯展4月26日起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11件作品以雷射、骨牌、電子電路等媒材,展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美感。

 作品〈束〉,雷射光於漆黑的房間中掃射游移,一旦觀眾走進房間中央,十幾條逡巡的光束即會瞬間捕捉人體。創作者「Laser Interactive」由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碩士班互動藝術組學生林暐智與媒體藝術組學生馮涵宇組成,試圖透過大量雷射光束緊附觀眾、搭配密閉空間與低頻聲音製造壓迫感。每道雷射光束都宛如資訊流緊緊捆住人們,呈現現代社會中人們沉浸網路,慣用各種科技產品無法自拔的困境。

 「就是先做再說。」談到製作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林暐智表示,這是第一次將雷射機架設在天花板上,需要在佈場時不斷調整到最好的狀態。「新媒體藝術很需要嘗試,如果一直擔心只會停滯不前。」林暐智說。

 作品〈微粒的力量〉由十個長方形多米諾骨牌組成,一端連接由電腦操控的出風口。當電腦螢幕即時反應一地空氣汙染超過安全標準時,骨牌會由小到大應聲而倒,最後一個骨牌重達20公斤,倒下時巨大的聲響讓不少觀眾受到驚嚇。創作者北藝大新媒系碩士班互動藝術組學生黃可婷解釋,希望透過作品呈現「小事物,影響大」的道理,說明空汙的主要來源——懸浮微粒雖微小到難以察覺,但濃度超標時卻可能造成人體巨大傷害。

 「用超硬石膏製作相對比較困難,調配時比例與體積都要經過不斷嘗試。」黃可婷說明,製作骨牌時由於要考慮倒塌聲音與骨牌間距,花了很多時間處理。

 觀眾曾筱筠說,對〈微粒的力量〉印象深刻,不需要論述輔助就可以理解作品意涵。當最後一塊骨牌倒下時十分震撼,也重新了解空汙的嚴重性。「很喜歡這種新奇的互動藝術,他們關注的議題十分貼近生活。」觀眾陳永洲表示。

 策展人李昀臻解釋,展覽取名為《持續湧入的瞬間》,是因時間可以碎片化為每個「瞬間」,科技日新月異,意義持續湧出,時間便在意識中綿延。「數位互動裝置在這兩年相對積弱不振,很高興這次可以看到這麼多新作品。」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說。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