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畢展築平台 設計生與業界接軌?專題二】商品化程度低 企業難產畢展作品

 【記者李雨倫、周利庭、林維德、周舒涵、莊傑智專題報導】儘管有學生成功與企業接軌的案例,但以工業設計公司為例,克齊達、易禧、美集思公司皆表示,目前沒有把畢展作為選才的管道,大多還是設計系學生主動應徵或透過人力銀行徵才,在畢展中被發掘的學生仍是少數。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學生杜易昂認為,大部份畢展只是自我滿足,他說:「只是這個自慰,是群體一起自慰,感覺會比較不孤單一點。很多人一起弄,好像就比較能弄出個什麼。」 

 根據中時電子報發表台灣設計創意中心的一份「近10年新一代設計展參展作品商品化」調查發現,設計產學出現很大的落差。調查顯示,《新一代》中只有低於1%的作品可以被商品化,而86%的作品沒有考慮到市場實際需求。另外,奇想創造公司也提到,總和《新一代》及台灣獲得發明獎和專利的作品,被商品化的比例甚至低於0.5%。

 奧亞數位文創公司公關魏芷玲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學生的成品還停留在「作品」階段,不重視產業實務需求、雖有「產品」思維,但仍缺乏「親自投入量產實作」的經驗,設計實務基本功普遍不足。她說,公司每年一定會到《新一代》找尋人才。只要概念和可行度到達水準的作品,就有和廠商接軌合作的機會。但可惜的是,歷年來達到水準的作品數量都不多。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則說:「設計師的舞台應該是商業市場。」設計應該要滿足市場需求,才能奠定品牌價值。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