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嫉妒引復仇 台南人劇團探內心掙扎

 【記者周舒涵台北報導】「自我質疑、嫉妒,還有對藝術創作界線的爭辯,這對所有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都十分有共鳴且迷人。」這是導演廖若涵對《游泳池(沒水)》做出的評價。台南人劇團作品《游泳池(沒水)》24日在水源劇場舉行最後一場的演出。

 劇情描述一群年輕時共同投入藝術的好友,每個人境遇卻不盡相同。有兩位朋友死於愛滋與癌症,其中一人利用他們的血液與保險套進行藝術創作而飛黃騰達,剩下的四位因而對事業成功的朋友產生嫉妒。這位成功的朋友回來參加完喪禮之後,便邀請其他四位前往自家別墅游泳池,進行重溫舊夢的派對。但是在一個五人相約裸泳的深夜,游泳池的水卻被抽乾,屋主重重的摔在池底,重傷送醫。

 於此同時,四位朋友卻產生了報復的快感,並且利用探望昏迷不醒屋主的時間,以他身上的傷口為題材,拍出了一系列極具藝術性的作品。正當這四人以為這一系列的攝影作品可以在展覽中一鳴驚人,沉溺於迷幻藥之中,並極盡所能的使用屋主豪宅內的設備時候,屋主卻康復了。屋主接收了所有這段時間的攝影作品,並聯絡好經紀公司為自己辦一場復出展覽,而另外四人終於不想再假裝早已不存在的朋友關係,撕破臉將系列照片破壞殆盡。

 舞台是由黑色磁磚所呈現的方型場地,並且在一旁以鐵欄杆裝飾象徵泳池,觀眾席是以ㄇ字型環繞舞台,讓觀眾如同置身於表演之中。第二舞台則是另外搭建的架高空間,許多內心掙扎與場景轉換利用這兩個空間交替與燈光變化呈現。此外,劇中更添加舞蹈、瑜珈和節奏口技等現代元素,強調藝術創作者的內心掙扎與人性原罪的部份。

 劇中演員、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系的呂名堯說:「除體力上的負荷,更難的是演員必須要有很好的默契,我們必須在場上把自己全然的交給夥伴,一起遊戲而不是競爭。」他表示希望可以在80分鐘內毫無保留的轟炸觀眾,並且爲了使觀眾沒空喘氣,必須在短時間之內完全地自我燃燒,但他們都很享受這樣有點自虐卻又有點爽快的過程。

 觀眾唐宓說:「其實看得心裡很有共鳴, 我是一個很自負相信自己能與眾不同的人, 我很嫉妒自己以前並不欣賞,現在卻擁有我一直想擁有東西的人。」她指出劇中人們善用笑容包裝嫉妒與自卑,同時自負且武裝的虛偽。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