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以筆為箭 跨媒材玩藝革命

 【記者李岱宜蘭報導】跨媒材創作與想像結合,敘述青年藝術家的韌性。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所學生蔡名捷為《微革命》召集人,2月23日起在宜蘭縣文化局,與五位同學一齊站在藝術創作的角度,闡述大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
 

 畢業於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系的朱宗甫偏好立體塑像創作,他認為,平面無法完整表達出內心的情感。展出作品〈Are we there yet〉是座高約一公尺的立體人物塑像,以常使用的畫筆象徵一支利箭,上面沾滿紅色的顏料,穿過人物的頭腦。他說,以筆為箭,比喻中規中矩的創作者,常被善交際、動口不動手的藝術家迫害,暗指背後中箭、半路夭折的無辜。關於這次的展覽,他表示微革命的定義為心靈堅定專注,表現出自己的不凡,不受世俗價值影響。朱宗甫強調:「改變就是小的革命,有時候不改變也是革命。」

 蔡名捷的靈感大多來自關懷宜蘭家鄉。〈奪島計畫〉以小時候的玩偶填補寵物雞的雙眼,但下方卻有魚啃蝕著玩偶的雙腳。他表示,作品描述在雪山隧道通車前的宜蘭,是一片縱橫阡陌的田野。一旦開通後,宜蘭的單純氣息不復存在,取代的則是濃厚的商業氛圍。

 此外,機器人也常在他的作品出現。〈遣行者系列-迷域漫遊〉以機器人與有洞的壓克力色塊呈現,傳達希望科技與大自然能和平共生的理念。不過他也說,畫作其實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理想場域。他表示,在這個世代,人們一方面享受科技的演進,但是另一方面卻是抵制他的擴張。

 蔡名捷分享,大學時期與參展同學朱宗甫、張志柔、余虹申、沈暐翃、陳璿感情甚篤,並且得知大家一直有在持續創作,便邀請他們一同舉辦聯展。「我們的作品都是自己持續關注很久一段時間的議題。」蔡名捷認為,現階段許多學生藝術創作者尚未成名,但只要持續不懈、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或許就能有一線生機。

 出生於宜蘭的蔡名捷表示,其實在宜蘭辦的藝術展覽多樣性相對不足。這次聯展選用了許多立體雕塑或是投影幕播放等較新穎的展出模式,希望可以回饋家鄉,讓宜蘭人民對於藝術,不再侷限於水墨書法或是素描水彩,能夠因此注入不同的想像。蔡名捷說:「開幕時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東西都沒看過,感覺非常新奇。」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