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社論】開課不足 主題少 性平教育淪口號

 第十屆同志大遊行周六落幕,除喚起大眾關注性別議題,也藉機檢視台灣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法」 自民國93年通過至今已八年,總則「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然而「性別平等」常被窄化成「同性戀議題」而引發爭議,性平教育推動也面臨阻力。例如去年九年一貫課綱納入同志教育爭議,不僅反映社會對同性戀仍有刻板印象,也凸顯台灣性別教育狹隘,未能真正體認性別多元性。

 據教育部「99年度大專校院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訪視總報告」指出,性平教育雖已納入通識課程,但開課數不足、主題不夠多元,更出現課程名字與內容「名不符實」。學生選讀受限,無法有效發揮性平教育功能。

 大專院校推動性平教育,除了從課程著手,更重要的是如何積極推廣並落實性平概念。近來台北大學、政治大學等校,發生教師於課堂發表強化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及歧視同志之言論,引發學生反彈。但教育界人士卻以尊重「多元言論」為由,避免做出實質回應,「尊重同志」、「性別平權」淪為政治正確的口號。

 台灣社會或許已「知道」尊重性別認同多元化及性別平等的重要,實際卻仍未給予不同性別認同者應有的尊重。因此,性平教育作為落實理念的基石,除了鼓勵多元論述,實踐日常教育,更應積極面對相關爭議,達到真正的性平教育。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