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574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574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敲醒社會 港生佔中爭普選

香港學生抗議「假普選」,於9月22日起於添美人行道進行罷課靜坐。香港警察於9月29日晚間向抗議民眾丟擲催淚瓦斯並以胡椒噴霧驅離學生。    文/何其蓁 圖/美聯、達志


 【記者黎寶茵綜合報導】香港專上學生聯會9月22日發起大專學界罷課,集會期間學界發起重奪公民廣場,與警方衝突升溫,終提早引發9月28日「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和平佔中);學聯隨後發表聲明,宣佈無限期罷課,並呼籲市民全面罷工、罷市。

【情緒成負擔 學生不「讚」成 三】尋求認同 V.S 娛樂至上

【副刊記者╱倪千懿、林姳儀、林殷敏報導】在匿名粉專出現在臉書之前,大學生大多透過批踢踢來宣洩情緒,如今匿名發言在臉書掀起一股風潮。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康庭瑜表示,臉書更能讓匿名者發洩情緒,因爲比起批踢踢,臉書更能根據各個大學做社群的分類,學生透過瀏覽自己學校的匿名粉專,較能從中分享相同的經驗和感受。

康庭瑜表示,有些社會規範常讓人不能直接表達愛或恨或慾望,網路平台的匿名性,讓這些原本被高度規範的情緒可以被宣洩。她也說:「原本社會規範和社會不允許你說的話,匿去了身分就可以安心說了。」

此外,匿名粉專所帶來的迴響與高話題性,與大學生使用網路的心態有關。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教授魏麗敏認爲,匿名粉專是一種從衆現象,當周圍的人開始關注匿名粉專,自己也會跟著關注。

魏麗敏說,大學生對於自己的社交圈有強烈的歸屬感,因此很多人都會透過網路尋求認同感,而匿名粉專的成立讓學生能在在身份不曝光的情況下,得到滿足感。

然而,學生則有不同看法,曾經在政大黑特版發過文的小雨(化名)表示,他會發文純粹是爲了發洩,有時則只是覺得好玩。對於自己的發文得到別人的讚或留言,他並不會太在意,「因爲我會把按讚當作是閲讀過而已」。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學生張素怡則認爲,現在的學生常仗著言論自由的口號,説話毫無遮攔或已毫無真實度可言。她說:「這些版就只能作爲娛樂,或者是朋友間吃飯閒聊討論的話題。」

【情緒成負擔 學生不「讚」成 二】發洩情緒 小心觸法

 【副刊記者╱倪千懿、林姳儀、林殷敏報導】黑特版匿名粉專提供大學生暢所欲言的平台,但隱射性的謾罵或不實的攻擊言論,可能觸犯《刑法》誹謗罪及公然侮辱罪,而具名的按讚與留言者也須負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臉書為公開的發言場合,如發文「星期二12點在401教室外面吵的OO學系的同學真靠北」在黑特版,因時間與地點可以明顯推測,若被黑特者認為此發文不適當,且覺得名譽受損,可根據《刑法》公然侮辱罪提起告訴,法院可處以本刑最高一年以下之刑責。

匿名粉專發文需透過中介平台將文章發表至粉專網頁,與批踢踢實業坊(PTT)使用代理暱稱(Identity,ID)直接發言相比,不容易找到該言論之使用者,再加上《通保法》無法申請三年以下刑責之通訊紀錄的訂定,很難調閱使用者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以追溯發言的使用者,因此被黑特者其實並不容易尋求法律協助。

在難以追究發文者的情況之下,被黑特者可能要求按讚與留言回應的人,負起法律責任。政大法律系教授許恒達提醒:「按讚與留言回應的人,也許會將臉書原文重錄、擴大散布範圍,所以可能涉及本刑最低三個月以上誹謗或侮辱之幫助犯刑責。」

至於按讚是否有法律刑責,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學生吳尚鴻表示,他覺得按讚和留言的人也許觸法,但按讚有時並不等於贊同,罪名成立應該有難度。

而黑特版管理員也應該負法律責任,許恒達認為,管理員管理粉專版面,如果縱容使用者任意發表文章,卻不刪除或作任何的管理,刑法上仍然有可能構成不作為犯罪之嫌疑。

為避免不當發言文章可能造成爭議,黑特台大管理員說明,會進行篩選發文的作業,將指名道姓、太過明顯的暗示例如系級、特徵等,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之罪嫌、不適合發表的黑特文刪除。

台灣大學心理所學生顏綵思認為,現今的年輕人很多時候也過於衝動,急於讓人看到自己的情緒,而不會顧及該不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目前匿名留言的法律責任仍在釐清,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吳景欽提出,在歸咎法律責任之餘,網際網路的時代下,言論自由應重新被討論。

【情緒成負擔 學生不「讚」成 一】

近來,臉書(Facebook)充斥各類匿名粉絲專頁(以下簡稱粉專),如果你曾追蹤「黑特(Hate)版」或「靠北版」,對於「幹,每個長輩都問我交女朋友了沒」、「靠北,一直下雨」,這類以不雅字眼直接寫出不滿情緒的留言,並不感到陌生,匿名粉絲專頁儼然已成為大學生情緒發洩管道之一。

【副刊記者╱倪千懿、林姳儀、林殷敏報導】臉書三月底在台灣興起一股匿名粉專熱潮,全台大專院校都成立告白粉專,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大學生能透過匿名發文的方式提供正面力量,而相關的姐妹頁黑特版也在此時興起,儘管學生的情緒可以得到抒發,但卻帶來不實的謾罵與歧視言論散佈等負面效應。

而近幾個月黑特版已經逐漸退燒,以黑特台大管理員提供的數據為例,五月底創立時,一個月內有近一萬人按讚追蹤、關注文章,但近三個月文章瀏覽率掉到僅剩1000人次左右。

政治大學財管系學生高政修表示,起初有按讚追蹤黑特政大,但後來取消追蹤,他說:「一是洗版很煩,二是看了太多他人怨恨、憤怒等情緒的東西,自己心情會跟著受影響。」而匿名的發言容易引人猜忌,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政大廣電系學生鄭宇瑩說:「我被室友誤會自己黑特她,結果室友很傷心地上黑特版上黑特我,讓我覺得很無辜。」此事讓鄭宇瑩更少瀏覽黑特版的發文。

取消追蹤、減少瀏覽黑特版,是造成匿名粉專退潮其中原因之一。而在黑特版上看到自己遭到辱罵,則是個不太舒服的經驗,政大學生會副會長林慈媛在學生會選舉會長的期間,選舉政見遭不當的曲解,在黑特政大上引來辱罵,她說:「心情當然不太好,但是會告訴自己不用太在意不實的誹謗。」

靠北北大管理員油油(化名)表示,他曾處理多起因敏感議題造成的爭執,像是留言中有物化女性的字眼,或不滿同、雙性戀者而出現攻擊性等歧視言語,造成不少人反感,並在留言中引起紛爭。

然而,黑特版創立的初衷是想要提供一個管道給人宣洩情緒。黑特政大管理員尼爾(化名)表示,除了因為匿名告白粉專系列興起外,恰巧碰上捷運喋血案事件發生,「如果有一個管道,能讓大家不敢說的情緒有發洩口,是不是能減少社會浪費的資源,是不是能讓社會透過正視惡而趨向善」。

「大家都成年人了,要替自己的言論負責」,政大學生會會長王致潔沒有追蹤黑特政大粉專,她認為這種以匿名方式發文是一不用負責任的行為且未經證實的情況很容易夾雜不實言論,加上人性對八卦的好奇,很容易隨風起舞,因此不想支持匿名的謾罵文化。

【自發性服務課 跳脫「必修」框架 三 】從心出發 回饋社會


 【副刊記者╱邱學慈、吳依宣、蔡昀知報導】「台灣的服務學習課,主要是源自美國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Yale),鼓勵學生入學時別修太多課,應當多走入社會與人群。」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教授張雪梅表 服務學習課結合本科的專長,才能讓學生從腦(書本)到心(親自體驗)獲得感動。

成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執行長曹壬涓則舉了該校服務學習課中的雲南團隊為例,「這個團隊今年邁向第五年,而團隊的指導老師李偉雄老師,更在雲南深耕超過十年。」團隊每年在雲南缺乏公共衛生設施的村莊建造廁所,並教導村民培養正確的衛生習慣,李偉雄老師除了行前勘查場地外,事成後亦會重返之前服務過的村莊檢視使用情況。老師親力親為的態度讓團隊的學生了解到,永續經營的服務才能體貼村民的需求。

然而,老師在這堂服務學習課中並不是主角──率先將服務學習概念移植到國內的東海大學,將服務學習課列為灌檔必修,修習「勞作教育」這門服務學習課的經濟系學生賴方瑜認為,因為這門課沒有指導老師,人人皆須和同學協調掃地區域,如此不僅能增進與系上同學間的凝聚力,更能認識外系的朋友。再加上必須早上八時到場打掃,懂得那份辛苦後,才更會注意校園整潔。 曾昱誠則表示:「老師從來不是領導者的角色。」老師主要是提供理論或者是實務經驗。陳其農表示,當時遇到種植的困難時,才向教授尋求協助,而老師從旁協助的課程安排給了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能讓學生自己去發想還有檢討。

不論服務學習課中老師的角色是親自參與,或是拋磚引玉的領頭羊,主旨還是透過實踐來學習,但「學而不思則罔」。曹壬涓表示,雲南團隊在每天服務結束後,都會有個引導員啟發團員進行反思,而服務就是一種刺激,透過反思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觀。

【自發性服務課 跳脫「必修」框架 二】各國課程面面觀


【副刊記者╱邱學慈、吳依宣、蔡昀知報導】服務學習課程理念源自美國,如今國內外大學發展出不同的做法與特色,經過比較,見賢思齊,各國學生自有看法與建議。
針對台灣的服務學習課程制度,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學生葉冠喧建議,可以參考美國做法,將服務活動納入申請大學的審核條件。「進入大學前就能與社會接觸,對於大學生是有益的。」

而澳洲則是從小培育學生服務學習的概念。「當學生養成習慣,自然而然會去做。」澳洲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UNIMELB)學生楊楚約強調,大學並非義務教育,學生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學校若將服務設為必修較不恰當。另外,他也建議,若想要提升學生的服務熱忱,應在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及早推廣,使服務學習的價值深耕,才能真正開花結果。

韓國的大學並未特別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要服務的機構,經學校認證後得一學分,才能畢業。在療養院擔任志工的韓國光州女子大學學生雷克敏表示,透過校外服務的機會可以幫助弱勢團體,她感到很欣慰。相較於台灣學生大多只能到與學校合作的機構服務,她認為,學生選擇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機構服務,少了強迫因素,較有意義。

中正大學經濟系學生林怡均在大一寒假時參與新竹地區校友會的返鄉服務,為國小學生舉辦冬令營。「這讓當時仍是大學新鮮人的我,在短短幾天中學習如何與團隊合作、與小朋友相處。」她也表示,服務學習使她接觸許多不同背景的同學,思考更加寬闊,返鄉服務成為她在大一中最特別的回憶。

另外,在沒有服務課制度的國家中,學生也提出不同的看法。澳門大學公共行政系學生羅芷嫣認為,服務學習課能夠培養社會責任,因為維持一個社會運作,需要眾人努力。而法國克特利爾高等學院(HEC Montreal)學生劉思聰則表示:「我覺得台灣這樣的制度不錯。每個人畢業之後都會踏入社會,而人與人之間相互服務是必要的。」

【自發性服務課 跳脫「必修」框架 一】創意服務 走出教室 開闢綠園地



 【副刊記者╱邱學慈、吳依宣、蔡昀知報導】九月中旬,公私立大學陸續開學,迎進了近五萬名新生。根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1學年度成果調查分析,全國已有145所大專院校設立服務學習課程,提供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舞台。國內外大學生對於學校將服務列為必修課的看法各有不同,教師與學生皆有反思空間。

「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是服務與學習兩相結合,也就是在服務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效果,如同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從做中學」。教育部於99年10月29日修訂大專院校服務學習方案,強調「動手作、動腦想」,在服務後省思所學之價值與可改善之處。(資料來源: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爬上台灣大學社會系與社會工作系系館的屋頂,一片井然有序的田畦映入眼簾,香草沁人心脾的芬芳,混著新翻泥土的氣息撲鼻而來。在這不足一座籃球場大小的屋頂上,台大社會系學生組成「傢傢久」團隊,將課堂所學的「公民農業」概念,實踐於這原本佈滿菸蒂的閒置空間。

「剛開始什麼都種不出來,只長出真菌!」台大社會系學生陳其農含笑輕撫秋葵新生的絨毛,娓娓道來農場的興革,「傢傢久」除了在武功國小推動食農教育,更在鄰近的錦安社區組成社區農藝隊,號召居民改造活動中心屋頂,吸引不少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婦參與。小有成果後,該計畫因包含空間的改造、課程的實作、社區的連結,通過教育部審查,現已轉型為服務學習課,從注射種子育苗到發酵堆肥,皆由學生一手包辦。

目前擔任該課程助教的曾昱誠也發起認養活動,全校師生皆可用每學期新台幣300元的價格,認養一塊約1/4坪的田地,種植蔬果花卉,「每個人都是空間的決策者。」

陳其農說:「升上大四,在系上已經沒有必修課,但社會系的屋頂就是我跟學校的連結。」曾昱誠更期許,未來能擴大規模,讓台大學生都能利用學校閒置空間生產農作物,提供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食膳。

另外,不少學校更將服務結合專業,如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郭庭珊於服務學習課中保養護理專業教室,「學校給的資源越多,環境越好,學習的意願也會越高,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確保學生修習專業課程的品質。」

長庚科大位於林口台地,氣候潮濕,為了讓每個要價上萬元的模型病人保持乾燥,不致損毀,「我們會替它們擦痱子粉,還常常需要把頭髮拆下清洗,因為模型病人的頭髮都是用真人髮絲製成的。」

「護理技術的操作過程會因為器材更新而改變,我們在這裡服務就可以比別人更早開始學習。」老師在教導學生保養器材時,也會講解操作方式,「等以後上課教到時會比較有印象。」

「除了要把技術練好,個人有良好的心態,才是決定護理品質的關鍵。」郭庭珊在服務過程認真對待每個模型病人,也為自己的專業可以真正服務到社會而雀躍。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APP競賽得金 偵測跌倒 銀髮族照護不擔心

  【記者張憲巧桃園報導】萬能科技大學9月28日舉辦第四屆「全國智慧型機器人科技創意競賽」,共有49所學校、208組隊伍參與。本屆新增「智慧居家App創意競賽」,由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學生曾宣翰「走路咖注意――銀髮族之跌倒偵測與即時通報App」獲得第一名。

屋頂綠一夏 透氣綠建材降室溫

         南隘國小屋頂所建置的寶特瓶式「輕空透氣型綠屋頂」。圖╱南隘國小提供 
【記者林凱琳綜合報導】綠屋頂隔絕陽光照射屋頂,具有隔熱降溫的效果。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永續環境系統分析室開發「輕空透氣型綠屋頂」,以回收寶特瓶作為綠屋頂的建材,既環保又能改善傳統綠屋頂所造成的潮濕及漏水問題,延長原始建物結構防水層的使用年限。

美大生創意增綠地 停車格變公園

 【記者張以潔綜合報導】停車格上的不是汽車,而是學生對城市的關心。美國休士頓大學建築系學生響應「PARK(ing) Day」,利用回收材料改造停車格為公園,表達公共空間在都市的缺乏。於9月22日至26日在校內展設一週,供全校師生使用。這是此節日從西元2005年開始以來,第一次走入校園。

印校長允警入校 學生怒轟下台

資料提供╱高藝榛 製表╱謝佳穎


 【記者高藝榛綜合報導】「校長下台!」印度加爾各答賈達普大學(Jadavpur University, JU)學生於9月18至29日起罷課抗議。原先只訴求當局關注八月底女學生被拉入男宿輪姦案。抗議行動在校長阿巴里基.查克拉博蒂(Abhijit Chakraborty)聯絡鎮暴警察後擴大,學生進而增加訴求要校長下台。

東海交通費漲12倍 師生反彈


東海大學台灣大道旁校內停車場,原設柵欄收取停車費用,目前已暫緩實施。圖/李佳旻攝

  【記者李佳旻台中報導】東海大學6月25日召開行政會議,以解決校內交通問題為由,調漲車輛通行證費用。東海學生會與教師會9月21日發表共同聲明,認為交通費用漲幅過大,要求暫緩施行相關收費辦法。

停車場遭收回 中山醫一位難求

中山醫校內立體停車場,校方已公告將在下學期因重劃而拆除。圖/王劭文攝

 【記者王劭文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為進行「第十三期大慶市地重劃」,於103年暑假收回中山醫學大學承租之停車場,減少約200個校內停車格,造成學生新學期停車困難,違停問題頻頻出現。

橫樑遮蔽後排視線 世新教室整修惹怨

通識大樓G202教室末排位置,學生幾乎無法看到白板。 圖/吳軍瀚提供

 【記者范君寧台北報導】世新大學為增加教室空間,於暑假整修通識大樓部分教室。但通識大樓G202教室整修後,末排位置因座位過高,視線遭遮蔽幾乎無法看見白板,遭學生質疑工程無詳盡規劃、浪費資源,影響學生學習權益。

修繕工程延宕 台師大住宿品質堪慮

台師大教學大樓正大樓走廊堆滿施工工具和水泥,造成學生通行不便。圖/鍾易帆攝
 【記者鍾易帆台北報導】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宿舍「學一舍一樓防水改善工程」於6月27日開始,預計暑假完工卻延宕至今造成許多不便。除宿舍地下餐廳因施工導致天花板漏水,施工噪音讓學生住宿品質降低,廠商雖表示願賠償部分損失,但完工仍遙遙無期。

機車位少四成 政大生疑重劃標準

政大停車場隨處可見一格車位停入兩台機車。圖/劉奕伸攝
 【記者劉奕伸台北報導】9月17日政治大學學生於臉書(Facebook)社團上發表關於校內機車停車格遭刪減的文章,引發討論,政大校方對此表示,學校停車格劃位皆依法規定,而目前停車格的數量仍足夠,學生無需擔心。

接待家庭迎國際生 體驗生活共遊台

 【記者黎寶茵台北報導】南台科技大學9月27日至28日在台北舉辦「走!來去台灣住一晚」活動,約60名就讀國內大專院校之境外學生及北部接待家庭夥伴參加。參與者在9月27日下午集合,其後各自展開兩天一夜的臺灣家庭生活體驗。

彩虹文化祭男男舞 跳脫常規秀理念

 【記者何其蓁桃園報導】第四屆台灣彩虹文化祭,9月27日在桃園多功能藝文園區熱鬧登場,結合全台各個特色同志團體、及大專院校學生社團,透過舞蹈表演、現場演唱及闖關遊戲,讓民眾對多元性別有更多認識。

高粱新調 巧思入佳釀

 
披上魔法斗篷,邱勇舜全程以自信笑容進行每一步驟,勇奪冠軍。圖/林佑蓉攝

 【記者江研燁台北報導】黑、橙、紫色的燈光與音樂碰撞,舞台上各色酒類齊出。「Big Bump Party金門高粱大專盃創意調酒比賽」9月28日於花博園區內Majimaji集食行樂廣場登場,各路大專調酒高手配合此次主題「炫黑之幻萬聖節」打扮成各式鬼怪爭奪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