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二】與師關係疏離 生主動諮詢意願低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導生制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遇到困難時,有一個可以討論或諮詢的對象。然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多不會向導師尋求幫助。

 學生與大學導師並不如國高中導師一般天天見面;相反地,見面次數不但少,且多僅在導生聚才有機會碰面。中央大學通訊工程系學生林宜萱坦承,一學期只和導師見一次面,只有吃導生聚時才感覺到此制度的存在。

 導生之間的連結性不高,學生碰到問題時大多會優先選擇求助於同儕,或能解決問題的專業老師。政大地政系學生徐瑞婕表示,若碰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會選擇向學校健康中心尋求解答,「畢竟健康中心阿姨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學生除了不信任老師心理輔導方面的能力外,有學生反應導師根本無法解決學生問題。嘉南藥理大學醫務管理系李怡儒坦承,雖然導師很關心學生,但如果在大學遇到問題仍傾向與同學商量。她認為,同學之間較能互相分享自己的狀況,「而老師有時候只會跟你說一些經驗談而已,未必能解決問題。」

 對此現象,中原大學化學系導師蔡祐輔卻認為,部分學生因個性害羞,即便學校有專業的資源,仍傾向找認識的導師談心。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學生涂晏寧坦承平時不會找導師,只有在大四時才會找導師詢問實習和工作方面的問題。

 蔡祐輔表示,他能體諒學生生活繁忙,平時沒有時間維繫導生關係,但他也認為,導師不應覺得學生不主動找導師是一種錯,「導師不應期待幫助學生能有回饋,不應該有利益關係的想法。」

 欲增強學生與導師之間的連結性,政大外交系學生許誌鈞認為,首要改善的是彼此對導生制的態度。他表示,某些教授在開學時就表明,他要寫論文、備課和指導碩士生寫論文,沒空管學生,「應該把學生作為主體,並尊重學生的意見。」世新大學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洪淑慧則建議學生應多善用導師資源、主動和導師互動,更能增強導生間的情誼。

上一篇:【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一】輔導角色失效 僅以一餐繫情誼
下一篇:【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三】導師職務專責化 加強師生連結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