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太陽花學運,你有沒有參一咖?你知道自己的老爸、老媽或許曾是學生運動的一份子嗎?20年前,台灣爆發野百合學運,帶領台灣進一步邁向民主。但當時沒有手機、沒有行動網路,卻有超過6千人聚集在中正紀念堂,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推動野百合學運最大的功臣,是關心台灣民主的大學生。學生以滿腔熱情進行為期七天的學運,卻推翻數幾年的國大體系,更影響了數十年來台灣民主的風氣。照片來源:「男朋友‧女朋友」劇照 |
1990年代,野百合學運期間,大學學生宿舍裡,敲門聲此起彼落,突然間,自己的房門也響起了咚咚的聲音,門外的人喊道,「國家都要滅亡了,還讀什麼書啊!」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回憶笑道。當時,林佳和是法律系碩士生,還曾是野百合學運學生糾察隊的一員,去年太陽花學運時也到現場支援,直到現在仍致力於學生運動。
1990年的台灣網路還不發達,在國民大會自肥條款消息傳出後,一群台大學生集結,前往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不過當時只有8、9人在現場,警方並沒有驅散他們,媒體也尚無大幅報導,只見報於自立晚報。
林佳和說,在如此資訊停滯、網路不普及的社會狀況下,學生只能靠口耳相傳、發送傳單、或靠學校社團之間的聯繫,甚至「直接在宿舍敲門找人!」在那個年代,學生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聚集對民主抱有希望的學生,在台灣歷史留下足跡。
「口耳相傳」固然沒有今日的網路聯繫來得迅速,但當年民主思潮蓬勃,大學生積極走出課堂,上街為台灣的未來負責。參與人數從起初的寥寥數人快速倍增,最熱烈時一度多達6千人參與,社會各界皆參與此活動,可以說是台灣最成功的學運之一。
「口耳相傳」固然沒有今日的網路聯繫來得迅速,但當年民主思潮蓬勃,大學生積極走出課堂,上街為台灣的未來負責。參與人數從起初的寥寥數人快速倍增,最熱烈時一度多達6千人參與,社會各界皆參與此活動,可以說是台灣最成功的學運之一。
野百合學運與太陽花學運圖表比較 |
野百合堪稱台灣學運的里程碑,民報社論主筆沈政男曾評論,野百合的時代意義,在於象徵年輕心靈破出獨裁政權的岩壁,於孤絕峰頂伸展生命;太陽花,則是後解嚴世代,在自由土壤成長茁壯,內心全無傷疤,膽敢睜眼對日,以驕姿昂然盛放。
相較於野百合學運,太陽花學運極度倚賴的是網路資訊傳播,尤其是社群軟體臉書(Facebook)的使用。2014年3月18日學生於立院外舉辦「守護民主之夜」,參與人士透過手機拍照並於Facebook打卡,號召更多民眾參與抗議活動。立院內的學生也持續將最新消息透過網路傳到場外,資訊變得十分透明,引起全台民眾高度關注,網路上出現大量鼓舞或批評的留言。
太陽花的訊息一夜之間傳遍全台灣,各地民眾到立法院現場響應助陣,參與人數飆升到50萬人,抗議學生稱這樣子的人民積極反應為「台灣民主的奇蹟」。
太陽花的訊息一夜之間傳遍全台灣,各地民眾到立法院現場響應助陣,參與人數飆升到50萬人,抗議學生稱這樣子的人民積極反應為「台灣民主的奇蹟」。
兩個象徵台灣最重要學運的代表物—「野百合與太陽花」,在鐵絲網前相映生輝。照片來源:擷自學運紀錄片「太陽‧不遠」 |
是不是感覺兩個學運很不一樣?不過同為學運,學生也都發揮創意巧思!去年太陽花學運,網路上出現四格漫畫,以各式各樣的圖畫來宣揚訴求;野百合當時的學生也都會畫傳單來宣傳學運,可愛的小插圖都展現學生的想法。林佳和認為,此不單純是美學創意而已,那代表的是不同背景、不同專業、不同關心向度的人通通聚集在這個運動。他們彼此間的共同點,都是學生運動,學生都是純潔的,追求心目中對未來的想像,熱情投入學生運動。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網路尚未發達、資訊流通並不快速,號召加入學運的方式以「口耳相傳」、「傳單」為主。傳單上繪出政府的腐敗、改革的重要,描繪深刻,對號召人群有極大的幫助。照片來源:野百合快報 |
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學生們發起抗爭欲退回服貿協議、以自身力量保護台灣,卻遭到許多政界人士批評「不明事理」。照片來源:畫漫畫.話漫畫 |
如果說野百合學運是民主發芽的小苗,太陽花學運就是為民主開花的苗澆上更豐沛的養分,這年代與20年前父母大學生年代的學運運作模式有些差別,但相同的是都擁有一顆熱愛民主自由的心,野百合運動不但是當時學生的驕傲,也亙古不變地是我們父母二十歲時的「民主奇蹟」。
製作/生活版編輯團隊:鍾盼、鄭晏欣、鍾易帆、劉奕伸、范君寧、廖珈慧、張祐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