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大學「生」了沒專題三】友善校園保障小爸媽

 【記者王少筠、許芷翎、林藝臻專題報導】教育部於民國97年增訂「大學法」,大學及研究所男、女學生因懷孕、生產及育有三歲以下子女,延長修業年限,延長多久由各校自訂。大學生小爸媽安心養育小孩後,再回學校完成學業。

 但因懷孕可能接受同儕及父母不同眼光,小爸媽所處環境是否友好,關係到他們的身心狀況。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表示,小爸媽學業未完成、經濟基礎不穩定,難照顧小孩,也會增加父母輩負擔,因此大多數人不易支持未完成學業就生育,甚至未婚懷孕。但是她說:「現在校園環境則對懷孕學生很友善。除了維持受教權,並盡可能地提供協助。」

 大學多設有照護孕婦的硬體設施。彰師大醫務處主任邱史珊表示,各校區皆設有哺乳室包括尿布臺、蒸氣消毒鍋等。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護理師林瑞玲說:「學校也提供懷孕各階段完善衛教知識。」例如懷孕越接近臨盆,越易頻尿,白天應使用束腹帶,減少胎兒對孕婦膀胱的壓迫,夜晚休息也要採正確臥姿,以調適頻尿。

 政府及社會機構也提供小爸媽許多協助,像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Teens’幸福9號」團隊提供未滿20歲青少年及20至26歲未婚青年生育保健諮詢並協助其與家長溝通。該計畫聯絡人章薇卿提及,父母對於孩子意外懷孕通常是震驚居多,「團隊盡量幫助懷孕青少年與父母維持親子關係,減少彼此的不諒解。」輔大兒家系副教授、輔幼中心主任涂妙如也鼓勵小媽媽取得原生家庭的支持,安全度過懷孕期。

 勵馨基金會青少女懷孕暨青少年方案督導吳曉琪表示,社工師會先評估個案需求,再配給護理師照護母親育兒保健。基金會更可轉介在地縣市政府社會局或民間社福機構提供後續協助。


上一篇:【大學「生」了沒專題二】育兒學業兩頭燒
第一篇:【大學「生」了沒專題一】大學「生」了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