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社團評鑑僵化 盼訂多元標準二】評選淪形式要求 造假文書充斥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某些社團為達到評鑑標準而投機取巧,甚至不擇手段捏造假帳冊,就為了在社團評鑑中獲取高分。形式化的社團評鑑與學生投機手段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社團生態。

 學校評鑑社團時,大多使用同一套評鑑制度,而此標準可能導致「大社恆大,小社恆小」之情形。大型社團因規模大,有充足的人力及經費可以舉辦活動,社團評鑑時便有許多資料可以呈現,而評鑑委員又特別注重活動成效,導致大型社團較有機會獲得好成績,取得獎勵補助後,更有能力舉辦活動。相反地,小型社團則更難以在此評鑑制度下生存。

 政大前崑曲社社長盛禾指出,社團評鑑直接影響經費申請。因為缺少活動與大型演出,崑曲社在社團評鑑難以得到好成績,「問題是學校的補助連公演的服裝都不夠用,於是到了下次評鑑,我們又要被詢問為何沒有演出。」在崑曲社的最後一學期,盛禾自掏腰包花了新台幣1萬元辦了一場公演,並在演出結束後決定休社。

 為了社團評鑑的問題,盛禾曾向課外活動組尋求協助,但校方竟回覆「既然經營這麼困難,是不是考慮休社比較好?」盛禾無奈地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們不想經營社團、找不到想經營的人,而是學校不想讓我們經營下去。」

 社團假造文書資料也是問題評鑑制度下的後果。中正大學某社團幹部Outsider(化名)指出,社團開會較隨興,有時沒有簽到紀錄,但為了評鑑資料,社團會在最後資料彙整時,把所有空缺的簽到表一次給大家補簽。

 此外,在金錢部分,某些社團有「明帳」與「暗帳」之分。「明帳」是社團評鑑給學校看的資料,「暗帳」則是社團實際的收支表,學生會捏造一份假帳冊以應付社團評鑑,讓社團的收入及支出看似達到平衡。Outsider表示:「很多社團沒有隨時記帳的習慣,因此最後到評鑑時也會用假帳進行。」

 學生用假資料通過一次社團評鑑後,便很可能再繼續造假,即便評鑑委員明白學生可能有此行為,卻未多加查證,放任學生繼續作假,導致造假風氣日漸普及。

 曾擔任過校內社團評鑑委員的林奇憲承認,社團簽到表與預算表造假可能性極高,「但我會注意相關佐證資料,例如活動照片、年度計畫、收支報表或決算表,進行交叉比對,查證是否作假。」

上一篇:【社團評鑑僵化 盼訂多元標準一】制式審查以偏概全 難顯社團特色
下一篇:【社團評鑑僵化 盼訂多元標準三】校應加強輔助 廣納評量項目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