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翻山越嶺結奇緣 新解醒獅文化

 
舞獅以難度極高的技巧,在高台之上快速來回跳躍,好像舞獅正在天上飛翔,讓台下觀眾驚呼連連。圖╱蕭瑨攝

 【記者陳盈如新北報導】金黃色舞獅在兩米高的鐵樁上跳躍,慵懶的店小二步下舞台,領著小獅與孩童互動。「廷威醒獅劇團」結合醒獅與現代元素,於3日在新北市立藝文中心演出年度大戲《山中奇緣》。

 布幕拉開,鼓手高舉雙臂敲擊大神鼓,山中熟睡的獅子緩緩甦醒。牠甩甩耳朵、眼珠一滾,隨後潛入酒館找尋食物。接著一段旋律傳來,「唉呀!思想起,真是胡亂來。」背著月琴的說書人出現,以吟唱串聯情節。當獅子喝醉,踢了酒館老闆娘一腳,讓她氣得叫店小二來教訓獅子時,鼓拍加密、力道漸大,傳遞緊湊刺激的氣氛。打鬥間,眼尖的老闆娘發現獅子只是餓了,趕緊拿出食物送牠。最後,國樂團奏起悠揚小曲,獅子勇敢越過懸崖,送給老闆娘一朵象徵幸福的花朵,為這段「山中奇緣」畫下結尾。

 醒獅起源於廣東地區,是民間藝術的分流,其內容以舞獅和鼓陣組成,常見於廟會中。團長陳晉億表示,往昔醒獅表演以「折」為單位,屬短篇內容。然而《山中奇緣》改用簡單的故事線,特地邀請月琴大師高閑至吟唱歌仔七字調,以台語歌謠串聯故事段落。此外,在角色上更顛覆其原有設定,加入新的定位,將京劇中好吃懶做的「懶婆娘」改為扭腰擺臀、積極熱心的老闆娘。陳晉億強調,廷威醒獅劇團著重醒獅的現代意義,「我希望觀眾體會到醒獅不同於吵鬧的廟會表演,它可以是一門藝術。」

 劇中,「登山」是以高樁來象徵山脈。扮演舞獅的兩人須配合彼此腳步,同時踩上樁頂,還要凌空跳過寬約一米半的高樁空隙,若失去重心即可能跌落。獅頭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學生郭入瑋與獅尾手、台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系學生林煒麒已搭檔多年練習跳樁,他們曾因踩空摔落,撞到高樁基座而受傷。此次經歷在郭入瑋心中種下陰影,但在林煒麒不斷地鼓勵下,他重拾勇氣繼續表演。

 郭入瑋表示,由於角色沒有台詞,須著重肢體動作,表現戲劇張力。醒獅醉酒的部分,要表現醒獅迷離的步伐與恍惚神態。郭入瑋說:「為了揣摩這一塊,我曾觀察流浪漢與小狗喝酒後的樣貌。」他發現,醉酒後的人皆會踩出不規則的碎步,身軀像布襟一樣飄移,於是用這兩點原則下去以人擬獅。

 觀眾、台戲歌仔戲系學生王思雅表示,首席鼓手以重擊大神鼓拉開序幕,轟隆隆的鼓聲使她震撼;而舞獅表演跳桌時,展現出細膩的步伐套數,是值得細細品味之處。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