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倪千懿 林殷敏 林姳儀報導】發明展得獎作品雖然充滿創意,但與產業界的需求仍有差距,因此若要提高作品商品化的機會,應該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達成。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張禎元說:「大學應該多參與產學合作,配合公司做出可以直接應用及有價值的產品,以減少產學落差。」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沈台易的作品在許多國際發明展上獲得佳績,他同時也參與了產學合作計劃。提及發明展與產學合作的不同之處,沈台易表示,產學合作著重讓產品能夠量產及商品化,而國際發明展則強調創新想法。
另外,沈台易也說:「與公司合作的過程中50%是運用課堂所學,50%可以學習到課堂以外的知識,像是公司行銷與管理。」
雲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子與光電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周榮泉也表示,台灣大學與企業之間的連結會帶來正向的影響,通過產學合作學生可以學到真正產業界會用得到的技術,也可以讓學生在畢業前先了解企業的運作和發展理念。
爲了鼓勵校方與業界進行產學合作計劃,教育部也成立了六個「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推動各校產學合作,建立分享平台。除了教育部,科技部在每年每一個別型產學合作計劃上也會提供新台幣100萬以上的經費補助。
某台灣科技公司從2011年開始分別與台灣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有產學合作,科技公司表示,透過與大學推動產學合作計劃,直接把產業需求傳達給師生研究團隊,再一同研究或開發新技術,讓學生的創新可以被採用。公司也表示:「如果公司有空缺,希望教授推薦研究團隊中的學生進入公司。」
不過,周榮泉也指出參與產學合作計劃必須與學生所學有關。周榮泉說:「如果機械系卻接了生技系的研究,這與科系無關的合作計劃,會使學生淪爲廉價勞工,影響學生的權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