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社論】意見長期遭漠視   學生無心參與公共議題

 台灣學生在318學運那段熱血沸騰的日子裡,親身實踐民主課程,然一旦面對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校園事務時,熱情卻又降到冰點?各大學學生會長不用兩成學生同意就能當選,政大校長遴選模擬投票,學生投票率也僅一成,這些是因學生對學校事務默不關心,還是長久累積的無力感讓我們失去關心的動力?

 大學期待學生具有民主素養,但多數時候對學生意見卻不予以實質回應。小至停車格、宿舍等個人權益,大至影響全台大學生的學雜費問題,學生提出的意見向來不少。然校方總是一意孤行,左一句尚在討論、右一句是政府指令,漠視學生意見。

 即便學生反彈不斷,教育部、校方還是不動如山,如教育部長吳思華一上台就表示必須漲學費,或是多所大學仍不正視兼任助理的勞健保問題。當學生發現一次次的「發聲」僅徒具形式,毫無用處,如何讓我們了解到,所謂「公民參與」有其實質效益,值得我們起身爭取權利?

 一年前,台大校長遴選,當選人楊泮池是學生模擬投票最後一名;如今政大校長第二次遴選甚至不再舉辦學生模擬投票。當社會責備年輕人只關心小確幸,對公共議題冷漠以待時,何不想想當學生試圖發聲時,有誰認真聽過我們說話?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