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雲端〉中,男舞者以原住民舞蹈融合現代舞,表現勇者狩獵的英勇氣勢。圖/花蓮縣攝影學會邱文顯攝 |
《車站慢漫》是一趟由花蓮車站展開的旅程。舞者拖著行李箱交錯疾行,表現旅客漫無目地的忙碌。旅程分為三個路線,山線、海線、台九線,以三部舞作呈現。演出結合多媒體藝術,用花蓮山景、海景影像或街道素描為佈景,配合舞作轉換,並邀請洄瀾擊鼓樂團團長王全生現場擊鼓,牽引舞蹈演出。
〈漫步在雲端〉是途經太魯閣、燕子口、天祥等地的山線。旅客從繁忙的生活中獲得釋放,在天空步道中觀賞雲朵變化。舞者肢體緩慢伸展,藉彼此的疊合、分散表現雲朵的變化。走進山林中,以原住民舞蹈融合現代舞形式呈現狩獵勇士氣勢,女舞者則以跪拜動作展現對天地的敬畏和生命的期盼。
而〈婆娑.娑婆〉則沿著海線,因此舞作始於波浪。舞者用後仰和彎腰畫圓展現波浪起落﹔用跳躍、繩波展現浪花。從奔跑到急停,在鼓聲下震動身體、揮舞雙臂,展現海浪的瞬息萬變與洶湧。如水般流動的舞者繞行蹲地不動的舞者,則表現波浪侵蝕石頭、峭壁。舞作以眾人圍圈作結,象徵內心的凝聚。
舞者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系學生江宜芳表示,演出時最擔心呈現海浪這部分。因為要配合鼓的拍子,需要全神貫注,彩排時練習特別久,動作常會無法對上鼓聲。此外,身體在衝刺後急停又容易腿軟,表演時特別緊張。
婆娑舞集團長陳淑卿,在東華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她邀請通識班上的學生加入婆娑舞集,再加上花蓮高工原舞隊學生,使這次《車站慢漫》演出有半數是學生。陳淑卿表示,自己當初成立舞團的原因很純粹,就是想在花蓮跳舞,因此成立了這個現代舞舞團,招募對舞蹈有熱忱的人進來。
「自己放情感下去的東西,都會覺得是非常棒的東西。」東華課程系的澳門學生梁嘉星說,他首次嘗試台灣原住民舞蹈,並表示跳起來特別累,因為動作需要很多力道,但在舞蹈中能感受原住民狩獵的警覺氣氛、團結情感和祭儀時那種神聖敬畏的心。
觀眾東華族群關係與文化系學生馬聖淵表示,他認為整齣舞蹈有流動性,情緒也漫漫在其中,他將〈漫步在雲端中〉舞台中垂掛的繩子解讀為山林裡投射的光線,配合舞者的祭祀動作,使他覺得場景非常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