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灌排泄物至腸道 治潰瘍性結腸炎


 【記者林沛臻綜合報導】美國海倫狄維士兒童醫院( Helen DeVos Children Hospital)的醫生薩欽‧孔德(Sachin Kunde)與研究團隊4日發表一項可改善潰瘍性結腸炎的新研究,方法竟是將捐贈者的排泄物「灌腸」到患者體內,調整腸內微生態。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症狀為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發炎,導致直腸出血、腹瀉、腹部痙攣、體重下降和發燒等。孔德假設,結腸發炎的原因為基因上「易感個體」的微生態失衡,導致黏膜先天免疫系統不正常;實驗人員透過灌腸輸入糞便製劑,可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進而減緩症狀。

 糞便微生物移植實驗將為潰瘍性結腸炎提供一個創新的、價格低廉的治療方式。現今醫師通常以抗生素和抗發炎藥物,如氨基水楊酸等進行治療,或使用類固醇、免疫調解藥來控制疾病,但長期使用皆有副作用的風險。這些治療方式雖能改善症狀,但主要在抑制結腸的發炎作用,並沒有針對結腸內微生態失調進行調整。

 美國海倫狄維士兒童醫院召集十位7歲至21歲的患者進行糞便微生物移植的實驗,糞便來自他們年滿18歲的家庭成員,且捐贈者不能有腸道疾病的病史或過敏性腸綜合徵狀。實驗人員在採集糞便後,加入無菌生理鹽水混和,攪拌一分鐘後,再用紗布過濾掉大塊的沉積物,最後保溫在攝氏37度至治療開始。

 實驗中一位受試者因無法忍受灌腸而退出實驗,其餘受試者無不良反應,僅一位受試者經過移植三小時後發燒,但在第二天接受移植後六小時未藉助其他藥物自主地康復。之後在接受移植後使用退燒藥及抗組胺劑苯海拉明可避免發燒症狀。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