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同步開闔 新型瓣膜提升換氧率

 海洋大學研究團隊與基隆長庚醫院合作研發「同步開闔新型機械瓣膜」,獲台灣和美國專利,解決現有機械瓣膜可能引發傷害血液、提高心臟負擔等問題。圖/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副教授周昭昌提供
 【記者廖庭儀基隆報導】心臟疾病已蟬聯數年國人前十大死因,台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副教授周昭昌研究團隊,與基隆長庚醫院合作研發「同步開闔新型機械心臟瓣膜」,解決市售機械瓣膜因運作方式不符人體自然擺闔,造成血液併發症、提高心臟負擔等問題。

 現有機械瓣膜以雙軸銜接雙片擺動,因血流衝擊速率與方向不一,兩片瓣膜可能一前一後而無法同步開關,引發間歇性血液逆流;而新型瓣膜中間只由一軸樞接,加上相配合的凸柱與導槽,藉單軸運動原理,瓣膜能同時自然閉合,周昭昌表示,新型瓣膜促使心臟換氧效率提升,減少紅血球破裂造成溶血的機會。

 現有瓣膜普遍使用陶瓷材質,在瓣膜關閉階段產生的「空蝕現象」(Cavitation),易侵蝕陶瓷表面導致破裂,甚至造成溶血、血栓增生,透過血液循環至腦部導致中風。新型瓣膜則以鈦合金製成,具抗腐蝕、生物相容性等優點,對抗血流沖蝕能力佳,並透過浸漬作用於瓣膜表面塗上肝素、膠原蛋白等抗凝血劑,使血小板不易吸附而形成血栓,或造成溶血等其他併發症。

 研究團隊表示,新型辦膜與市售瓣膜分別經體外實驗測試,結果顯示新型瓣膜相較於市售瓣膜,血流通過主動脈的收縮壓力差較小、左心室血液容積量較大。當收縮壓差愈小,血流通過的順暢度愈高。而心室血液容積量愈大,在每一次心臟收縮時,能置換新的充氧血量也愈多,促使心臟換氧效率提升。

 研究團隊學生吳德群認為,過程最困難的是鈦合金加工,「因為是置入心臟的模具,尺寸精準度要求非常高。」而精密車床和放電加工技術成本高,且非大量生產,目前開發單價一組達新台幣9萬元,周昭昌說:「預計量產時每組5萬元以下,和現有進口瓣膜的醫院進價差不多。」

 全球每年因心臟血管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約為總死亡人數的1/4,其中愈高度發展國家,單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比例更高。台灣心臟麻醉醫學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成年人的心臟手術量為6500例,其中成人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有1700例。

 美國每年約有5百萬的心臟瓣膜疾病患者,其中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有25萬例以上(約有18萬例以上是機械瓣膜),周昭昌表示,「同步開闔心型機械心臟瓣膜」目前已成功申請台灣和美國專利,未來在商品化後,可望降低需更換心臟瓣膜病患的負擔。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