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學生變農夫 放伴米親土地育人情

內埔農業後援會自己種的米,收成時完全以人工收割,並自己包裝後賣出。圖/張森葳提供

 【記者劉梓晴綜合報導】農田裡忙碌耕作的身影,大多是中年或老年人。但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所學生張森葳卻化身為農夫,自己到田裡耕作,把收成的米自行包裝賣出去,開賣以來收入將近新台幣2萬元。


 味丹企業原本預計民國101年在內埔蓋工廠,招來當地農民不滿,隨後取消計畫。張森葳事後到農村訪查,在互動中被當地村民熱情感動,於是找七、八位同學,在今年初成立「內埔農業後援會」,租一分田地自己種稻。


 他們將自己種的米,取名為「放伴米」。張森葳說:「其實『放伴』就是台語裡大家互相幫忙,一起把工作做好的意思,也意指稻米是在『榖東』和農民的陪伴下成長。」


 後援會成員沒有耕作基礎,所以向農民請教如何經營田地。張森葳說:「最大的開銷是田地租金,因此我們參照賴青松的『榖東俱樂部』,成立自己的『榖東制』。」每位榖東為稻田運作貢獻一筆錢,部分榖東則是同時要排班農耕。


 後援會種稻時不用農藥,反而讓水稻患上由真菌導致的稻熱病。一般習慣用農藥解決,但後援會堅持有機稻米,最後利用發酵糖醋液來治水稻的病。張森葳笑說:「雖然村民覺得我們很奇怪,但其實會默默關心,還有人跑來跟我們說該施肥了。」她認為種稻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到農業才是人類的根源,也因此跟這片土地更接近。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