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金飯碗不再 科系就業人力飽和

 【本報綜合報導】七成上班族認為學非所用!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20到29歲的職場新鮮人,五成以上從事的第一份工作與大學畢業科系無關。近年隨著特定產業漸趨飽和,職缺減少,相關科系畢業生學非所用的比率隨之攀升。


 過去與醫師、會計師同樣被視為金飯碗的律師,今面臨就業市場飽和,大專院校廣設相關科系被認為是主因之一。以律師為例,目前全台超過30所大學及技術學院設有法律相關科系,每年更有超過三千人自相關系所畢業,律師錄取率雖仍維持約10%,但學生分母變大,考取律師執照的人數大量增加,造成律師供過於求。

 現任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王澤鑑,於教育部法學教育研討會中便指出,廣設法律相關系所與學程,這樣「過度多元」的法學人才培養方式,顯示出法學教育的亂象。

 傳播行業競爭激烈,傳統媒體不景氣,尤其報業近年衰退嚴重,職缺減少。許多非傳播科系畢業學生,同樣能跨足媒體產業,使傳播科系學生進入媒體更加白熱化。就業市場飽和反應在學生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的比例較低,轉行、學非所用已成常態。老招牌的政治大學新聞系,約有35%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為記者,但十年後僅剩一成從事新聞行業,其多轉任行銷、企劃等工作。

人力飽和患不均

 儘管許多行業看似出現飽和問題,但其實多是「患不均」。因台灣社會少子化現象,多數學校不得已減班,教師需求減少。且學校多不願聘正職教師而改聘短期代課老師因應,兼任教師聘任時間期滿後則需另覓教職,流浪於各校之間。

 據教育部101年〈師資培育統計年報〉顯示,「流浪教師」已突破七萬六千人,但偏鄉地區學校卻仍因生活機能不便、教育環境落後等原因,招不到代課老師。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生徐紫庭就認為,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軟體」分配不均,師資也包含在內。教師的教學環境、教師能力的培養,都會影響就業意願和人力分配。

 醫界方面,根據國際組織「世界醫師聯盟(Doctors of The World)」2007年的統計,瑞典每名醫師約服務310人,美國390人,英國440人,加拿大470人,日本500人。台灣醫病比接近1:500,已達先進國家標準,台灣人民擁有高水準的醫療品質。

 然而,近年醫界卻有「五大皆空」的說法,傳統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與急診科,因工作壓力大、突發狀況多、醫療糾紛擾人等因素,不再為醫學系畢業生首選,而牙醫、醫學美容等領域則吸引大批學生投入。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更因開設九年的課程「基礎外科重症醫學」,選課人數只有三人停開,而在個人臉書上感慨,「我只能研究一下明年開新課程『外科醫美』了!」

轉型轉行 增加競爭力

 因應產業變動快速,許多大專院校系所積極轉型,希望畢業學生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脫穎而出。全國最多學生就讀的資訊學群,近年紛紛看準行動裝置及數位內容的發展潛力,中國文化大學、彰化師範大學等校皆於近年增加數位內容課程,期望培養新世代資訊人才。

 政大傳播學院也將於103學年度不分系招生,打破傳統新聞、廣電、廣告三系分別,以因應傳播產業劇烈變動,期許培養「全方位的傳播人」,積極推動轉型。政大傳院前院長鍾蔚文曾表示,過去傳院三系皆對準特定行業,然而這樣的人才對當今傳播產業已不足夠。不分系後招生後,希望讓學生自主組合課程,有更多元的發展。

★大學報相關報導

【1542期】人力飽和 學生籲中醫系所限招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