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厚植文化基礎 突破文創困境

 日前,桃園黃色小鴨「漏氣」一事占據所有新聞版面。黃色小鴨自9月游入高雄市光榮碼頭,時隔兩個月,引發的效應似乎不減。黃色小鴨是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創作,他將隨處可見的填充玩具變成公共藝術,用「愛與和平」理念包裝,信手拈來的創意竟成為風靡全世界的熱潮。

 同樣是販賣創意,西元2009年,行政院通過「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挹注近新台幣200億的資金,至今已邁入第四年,台灣的文創產業卻不見起色。電影市場被好萊塢大片獨占鰲頭,更別說音樂、電視內容產業,台灣始終被韓國文創產業牽著鼻子走。追根究柢,政府只注重「產業」二字,卻忽略了最重要、最根本的「文化」和「創意」。

 政府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始終是表面功夫,各種補助和人才培訓計畫多強調未來在產業市場的發展性,以是否能帶動台灣文創產業經濟為最終評估。創意只彰顯在管理、行銷、宣傳、市場趨勢觀察等面向,卻忽視最重要的實質內容,也難怪目前台灣環境無法成就風靡全世界的流行文化。

 縣市政府推廣黃色小鴨同時,也該反思是否能結合當地觀光產業、展現在地文化,創造屬於在地的文創產業,不單是學會「經營」創意,而是學習如何「創造」創意。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