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 朱婉瑜、鄒文翔、簡紹琪報導】新的收視統計方式,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資策會表示,此計畫的目標是在新媒體、新閱聽行為的時代下,幫助台灣廣告業者,建立更精確的廣告投放模式。廣告業者可依節目收視率高低,決定投資的金額多寡。最終,民眾可獲優質化的節目內容與廣告。
傳統上,收視率是廣告主選擇投放位置的關鍵。廣告主分析收視數據後,購買熱門時段,而節目產製者則利用廣告利潤,製作內容。數位時代來臨,收視媒介不斷增加,觀眾選擇更多元。不過,由於不少頻道收視率不到1%,廣告商無法藉收視率得知低收視頻道的收視族群,不敢投資;因此,節目產製者的製作經費減少,內容、品質自然下滑。
資策會藉由分眾的收視行為分析,讓廣告商能找出低收視頻道的收視族群,提升廣告投放精準度。節目產製者也藉收視分析,了解閱聽眾喜好,製出更符合不同族群的節目,用客製化的內容吸引觀眾。
資策會認為,在節目與廣告皆客製化的情況下,閱聽眾接收到的訊息,不再是雜亂的干擾,而是投其所好的內容。未來,分析技術成熟後,更可事前預估閱聽眾喜好。
此計畫立意雖佳,執行上卻有困難。由於各家業者獨立統計收視率,所以需交流調查結果,才能發揮數位電視收視率普查式統計的優點。但目前,並非全部的有線電視業者皆參與此計畫。據NCC統計,全台登記的有線電視業者共58家,其中21家未加入計畫,包括擁有最多數位機上盒用戶的中華電信MOD。
中華電信認為,收視行為的統計涉及到媒體產製業者、廣告業者與廣告主三方的互動,若有公證的第三方出現,更能讓此計畫有代表性。
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鄭自隆表示,收視率的調查本身就是商業行為,應由電視媒體業者、廣告代理商和廣告主設立收視率稽核組織(Audit Bureau of Rating,ABR),以公證第三方的身分進行收視率調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