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羿儒綜合報導】海嘯常伴隨地震發生,海嘯向來難以預測。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林建宏、博士班畢業學生陳佳宏等人12日發表「電離層海嘯預警系統」,他們發現海嘯波在電離層傳播速度比海嘯自身傳遞速度快,運用GPS觀測電離層的擾動,能立即預警距離岸邊200公里外的海嘯,讓人民的生命更有保障。
地震導致地表錯動,引發海嘯,產生沿地表水平傳播的地震波與海嘯波,地表的垂直位移與海面起伏則以聲重波的形式,傳遞至距地表約100至800公里高的電離層,對電離層的電漿造成「擾動」。陳佳宏說:「我們發現海嘯波於電離層傳播的速度,遠大於海嘯發生後傳播的速度,目前海嘯波傳至電離層約8至9分鐘,可預警約200公里外的震央,即時發現海嘯。」
一般觀測海嘯最常使用海潮儀,經測量海平面的高度,判斷是否有海嘯發生,但海潮儀一台造價上億元,架設於海面時,需靠船隻定期維護、考慮國界問題。林建宏表示,此次利用GPS觀測電離層狀況,一台雙頻GPS接收器約新台幣30萬元,成本較海潮儀低廉,能大量架設。
陳佳宏表示,自1999年台灣集集大地震開始,便運用GPS衛星探測電離層擾動的現象;2004年南亞大地震與2011年日本311地震時,除觀測到地震對電離層的擾動外,同時發現海嘯亦會對電離層造成擾動,且傳播速度比海嘯本身波動快,便決定以即時GPS資料建立電離層海嘯預警系統。
陳佳宏補充,南亞大地震時,受限於當時僅有少數的地面GPS接收器,無法完全得知海嘯對電離層擾動的整體影響,直到日本311地震時,GPS接收器數量變多,他說:「此次是人類首次觀測完整的海嘯電離層擾動,讓我們能繼續發展電離層太空天氣預報模式。」
目前系統仍在研究、改良,陳佳宏提到,現在使用的GPS資料較舊,若未來與氣象局合作,就能取得更即時的GPS資料,能更快速監測電離層電漿的變化,增加民眾預警的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