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選手負傷上陣 臨機應變成關鍵專題一】選手負傷上陣 臨機應變成關鍵

【專題記者 王翔 許郁芬報導】運動員於體育比賽或練習過程中難免會受傷,嚴重的運動傷害更可能使選手失去於體育場上奮鬥的機會。其中有些運動員於比賽受傷時,會調整戰術繼續比賽;有些選手度過艱困的復健期後,甚至有比受傷前更好的表現。

  「因為受傷放棄比賽,我真的覺得很不甘心!」全國大專盃拳擊錦標賽69公斤量級冠軍蘇進成在比賽途中手骨頭碎裂,仍堅持負傷上陣。運動員常在比賽時受傷,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系系主任林晉利表示,包括拳擊、跆拳道、橄欖球等近身肉搏類的運動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

 近身肉搏類的運動員為了在受傷的情況下保持戰力,或是避免傷勢加重,選手會轉換比賽方式,在負傷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攻擊力發揮到最大。

 「2012全民運動會」男子組柔術對打第五級冠軍潘信翰表示,在場上受傷的機率很高,因此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已。他說:「受傷的時候,我常會將戰術由攻擊轉為防守,避免自己二度受傷。」他補充,有時也會使用假動作欺騙對手。潘信翰認為,負傷上陣時,最重要的是靈機應變的能力,「當右手受傷時,就得避免再次用右手攻擊,這時可以用反摔的方式取代。」

 蘇進成的指導教練柯文明指出,由於場上戰況多變,平常會訓練選手全方位的攻擊方式,在場上受傷即能立即轉換攻擊模式。柯文明表示,除了生理狀態,選手的心理狀態也同樣重要,「受傷的選手可能會認為自己不能再上場,這時教練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否則選手的表現會更不理想。」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