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定義,社會企業所指的是「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的組織」。學會秘書長胡哲生表示,透過理念的推廣,學會除了扶植社會企業外,也輔導非營利組織事業化,更期望帶動一般企業關注社會議題。
近年來,陸續有社會企業家希望能有學生族群投入。因此,同時身為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的胡哲生,便在今年九月成立第一屆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授課內容不只是知識講授,也設計了「國際社會參與」課程,讓學生實地參與海外社會企業創業計畫。學生也將於明年暑假,造訪昆明、北越、菲律賓等地區,改善當地環境及衛生。
胡哲生說,許多人認為社會企業的本質就是關懷弱勢,恐無法長久營運。但加入組織管理訓練,社會企業其實能夠在市場上生存。「學生在接受社會企業的概念之後,到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有社會關懷理念,就更能改變社會。」
除輔大外,台灣大學學生自行成立的「NTU Net Impact不同凡響社」,目的在於培養社會創新人才。讓完全不了解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的人,透過社課激發思考,再藉由發想專案學會實作技巧。而待專案構想規劃完善後,就會從社團獨立出去實際運作。
成功專案如「Re:Youth青生活」,其宗旨是想以青年的手為廢棄物帶來新生。透過販售手工製造廢油肥皂、回收紙紙袋等環保商品,來傳達永續經營理念,販售所得則用以支持組織的運作。而「台大好食」計畫,則是希望以市集的方式去除中盤商剝削,並讓有機、在地食材進入校園,未來也會加入商業模式擴大經營。
社長郭品妤表示,以前認為只有透過學生運動才能解決社會議題。加入社團後,才了解到從事社會企業也是關心社會的方式之一,因此未來也考慮投入相關行業。「在大學時就投入這個領域讓我對未來的方向較清楚,也會比較知道在大學剩下的時間裡如何再去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