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舞蹈團成員手拿扁擔,有的半跪、有的彎腰,演出《擔水舞》之結束畫面。圖/吳崇欽提供 |
擔水是早期安南居民獲得水源最主要的方式,而擔水節亦為海尾寮特有節日,今年特別加入「擔水舞」。舞蹈以訴說男女調情渡船的〈桃花過渡〉作為背景音樂,喜悅舞蹈團長吳惠文與社大學生用貼近扁擔挑水的動作,創作擔水舞。手拿扁擔隨音樂左右搖擺,不時劈腿、下腰,曼妙舞姿吸引大量群眾圍觀。
而當表演結束、音樂聲戛然而止,舞團表演者呈現半跪、半蹲姿勢,彷彿真的在池中汲水。參觀民眾、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朱英韶表示,先前覺得擔水只是先人生活中的例行工作,但舞團把舞蹈和擔水結合,動作多和擔水相仿,頓時發覺擔水原來也可以那麼美。
一如往年舉辦的擔水趣味競賽中,採兩人一組接力取水的方式,在90秒內盡可能汲取起點的水至終點的水桶,累積最多的水則獲勝。有隊伍一個步伐踉蹌,撞倒呼拉圈還弄得滿身濕。也有隊伍健步如飛,絲毫沒有感覺到水桶加諸於肩膀的重量,一擔接著一擔迅速來回。冠軍、新營高工學生黃仁偉表示,本以為兩個擔子小小的很輕,但親自嘗試後覺得沒想像中輕鬆。「訣竅就是重心放低、腳步踏穩。」
因台灣早期自來水取用較困難,居民發展出特別的吃水崛(貯存生活用水的地方),其中以台南市安南區特別多,也成為當地居民的特殊記憶。水溝蓋般大小的坑洞是居民用鏟子親自挖來收集雨水的地方,也是每天日常主要用水的來源。活動地點的朝皇宮附近就有一處吃水崛,雖然現在已經作為社區休閒用途,但除了想延續後人飲水思源的理念,也重現兒時祖父母一輩刻苦耐勞擔水的身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