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漏血感測器製成錶帶樣子,兩端的魔鬼氈構造,能讓病患戴在手上。圖/石晟毓提供 |
【記者李羿儒綜合報導】教育部11月25日舉辦「技專校院最新研發成果發表會」,台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莊賀喬與機電整合所學生石晟毓等人研發的「血液透析漏血感測器」,能立即偵測洗腎病患因手上針頭脫落而滲血的情形,再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快速通知護理站。
血液透析俗稱洗腎,即抽出體內血液,再經血液透析機的滲透膜,清除血液中的廢物與雜質,最後運送淨化後的血液回體內。此療程長4、5小時,因此洗腎病患手上會一直插著針頭。
台灣的洗腎人數比例世界第一,在處理漏血問題上,大多由醫護人員定時觀察,以確認患者治療情形,不過此舉需耗費高人力資源,且效率低。石晟毓提到,為了讓醫護人員隨時掌握病患的漏血狀況,能即時發現與處理,因此研發血液透析漏血感測器,希望節省醫療資源,亦使病患免於危機。
「血液透析漏血感測器」的長、寬、高,分別為4.5、3、1公分,左、右方分別為紅外線接收器與發射器,中間隔著衛生紙。莊賀喬表示,感測器外殼為塑膠材質,並製成錶帶狀,兩端附有魔鬼氈,可讓洗腎病患戴在手上。
莊賀喬解釋,衛生紙放在病患手上的針孔處。當病患因睡著時翻身時,針頭掉落,導致漏血,血液便會立刻滲透整張衛生紙,變濕後,左右兩端的紅外線因無衛生紙的阻隔,便能於10秒內,偵測到漏血。同時,系統經由藍牙晶片,無線傳送警示訊息至20公尺內的護理站。
石晟毓說明,現今市面上的血液透析機,僅能監測治療管路間的血液迴路狀態,或當漏血達到警報的設定值才會發出警報。若漏血演變成持續性出血,易讓血壓降低,或引發感染,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石晟毓說:「裝置電池的續航力是此次研發遇到最大的困難。」他表示,起初的設計只能使用10多分鐘,改了電子元件後,可用30多分鐘,換了電池後,現在已能持續使用30小時以上。
莊賀喬表示,血液透析漏血感測器應用簡單且廣泛,只要身體任何部位有插針頭的病患,均可使用。它的電力能持續使用35小時,足以讓5、6個病患使用。團隊目前已取得專利,與廠商洽談當中,未來上市的機會非常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