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近日發布「居住憲章」,計劃於八年內於市內設置五萬戶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但此舉卻惹來附近居民害怕房價壓低的憂慮。當炒房已成為台灣人快速生財的方法,青年居住正義的維護舉步艱難。
「有土斯有財」,能否有一所定居一直都是大眾關心的議題。根據內政部103年第一季「全國及縣市房價負擔能力指標」顯示,房價的所得比較上季與去年同季增加,購房負擔則以台北市最重,民眾大約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到房子。雖然在奢侈稅開徵和房地合一稅即將推行後,房價有稍為放緩之勢,但仍是初入社會青年難以負荷的高位。青年買房困難,轉而租屋,但支付租金也不容易,租一個雅房也需約新台幣7000元以上,幾乎佔去收入的四分之一。居住正義未能實踐,是急待解決的重要社會議題。
柯文哲準備釋出共570戶,當中包括以6800元低價出租約1萬以上的台北市捷運聯開戶美河市作為社會住宅。然而,已入住戶卻擔心自己的房子價格會受牽連下跌。視社會住宅為房價下跌的原因,不但引來居住霸凌的爭議,更可能使得社會住宅遭到污名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林洲民於7日在個人臉書專頁上也放重話:「台北人瘋了嗎?!」批評居民行為自私。
內政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台北市以賺取差價為投資購屋動機居多。當政府在推動居住正義,原來持有房子的台灣人卻只想提高房價致富,導致青年只會距離安居之路愈來愈遠。「居住正義」不應只是一個討論的議題,房地合一應盡快落實,維護居住的基本人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