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陶瓷展慾望 日常生活換藝術

作品《心如止水》以鯊魚形態的怪獸喻為慾望,人物在水的保護之下,不受慾望的牽動。 圖/曾筠涵攝

 【記者曾筠涵台北報導】「生活,就是慾望行走下所寫出的一首長詩!」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所學生林立民,14日於金車藝術空間舉辦「慾望走詩」陶瓷創作個展,藉創作呈現慾望,並透過「等價交換」系列活動,讓參與民眾現場和他交換陶瓷作品。

 「等價交換」活動中,林立民邀請民眾準備自己認為等值的物品或行為,與他交換陶瓷作品,並留下姓名、照片和原因。他認為,參與者在思考物品價值,及慾望拉扯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行為表現。

 參與民眾、台藝大書畫藝術系學生柯驎晏拿出黑色毛衣和林立民交換。他表示,平時創作時常使用墨水,穿著黑色毛衣不須顧慮沾污,才會隨身攜帶。柯驎晏認為此活動很有意義,藝術家可在交換過程中,了解自己的陶瓷作品在他人眼中的價值。

 除了以互動方式探討,林立民創作陶瓷作品,大量使用手、小人物等具體元素表現抽象的慾望。作品〈寓所:來去口〉中,球體、圓柱體等形狀的陶瓷上佈滿鏤空的洞,洞口長有許多小手,比喻在人際交流下,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展現出不同的慾望樣貌。平伸的小手既象徵積極攫取慾望,從另一角度看,也代表拒絕接受的手勢。

 作品〈心如止水〉中,背上刻有饕餮紋理的鯊魚,潛伏在水中虎視眈眈盯著前方的小人。林立民將鯊魚比喻為慾望,而小人象徵內心的純真,以環繞四周的止水,對抗慾望的招手。

 林立民居住在資訊快速傳遞的台北,感到自己的存在虛無縹緲,因此開始思考自身的存在價值,他發現,「存在」源自於「慾望」,「人有慾望才會產生行為,行為的當下就是存在的表現。」他在《遺世章》系列中,以單字的作品名稱呈現人們習以為常、無所不在的慾望。作品〈牆〉上刻有「到此一遊」、「愛情傘」等字樣,林立民表示,這些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是自己正存在這個時空下的證明。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