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南一中幾位學生到餐廳消費後,揉菜單、反蓋餐盤導致店家取消對給南一中學生的優惠。有人認為應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也有人認為不應該讓學生因小錯而面對輿論壓力。然而我們發現,過度聚焦與追蹤,其實浪費了寶貴的媒體資源。一件單純的消費糾紛,卻因為南一中的明星學校光環,被過度放大檢視。
其實,浪費媒體資源、轉移社會關注力的新聞還有很多。像是民國99年高國華的補教人生、101年的友寄隆輝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以及102年的媽媽嘴命案等。打開電視或翻開報紙,看新聞就像在看連續劇一樣,每天都有新劇情。這些事件經媒體不斷炒作後,民眾也跟著起鬨,新聞越滾越大,壓縮其他可能對社會更有影響力、更營養的報導。
由於台灣媒體以收視率、點閱率為導向,因此爭議性事件曝光率居高不下,媒體企圖藉由新聞主導社會輿論,增加瀏覽人數。如果閱聽人不想被主流媒體的數字遊戲牽著鼻子走,除了向媒體反應新聞取材應更多元,建立雙方交流回饋的機制,還可以參考多家媒體的報導來均衡議題。但最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由讀者學習判斷何種新聞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不再只是被動接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