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藝術家重建「寓言」 破既有體制

觀世音菩薩進入北美館,走向裸身的大衛像。影片由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畢業陳俊宇攝。
圖╱林育菱攝

 【記者林育菱新竹報導】《拆寓言:在無效中實現與之》11日至4月6日在新竹江山藝改所展出。「拆」與「無效」原本皆屬較否定的字,意指反對既有體制。不過藝術家卻肆無忌憚的在看似虛擲且無效的創作中,從事著寓言行為。成就當下的自我,並透過作品實現。

 藝術家透過不同形式,表達對經典、未來的再現,因此「拆」便成為積極、重建的概念。參展藝術家共三位,分別是台北藝術大學美術所學生陳廷州、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生林怡君,以及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畢業生陳俊宇。

 展場內播放的影片中,一名打扮成觀音的女子走進台北市立美術館。她看著裸身的大衛像並掀開自己的衣襟,露出微隆的胸部,隨後大衛漸漸勃起。藝術家陳俊宇表示,民眾對雕像、聖像總懷有一番敬意。大家會斥責在路上全裸的人,卻不會批評赤裸的雕像。陳俊宇在遊歷歐洲時,以各種角度拍攝裸身聖像,並把影像置入情色雜誌,造成畫面的衝突感。他說:「我們對於西方神、人物的觀念,都來自他人,而非與生俱來。」因此他顛覆傳統觀念,讓東方神明和西方偉人相遇,並賦予他們人性,傳達破除聖像的理念。
 
 陳廷州關心的,則是在生活中以某種特質觸動他的人。他將人的樣貌畫在沒有品牌的包包,並替它們繡上「無能連者」四個字。「連者」原為日文,是戰士的意思。陳廷州認為社會上有很多底層的無名戰士,只是尚未甦醒以撼動世界。而他特別使用不具品牌的包包,表達反對社會賦予「品牌價值」的崇高意涵。陳廷州說,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包包,不論是路邊攤、名牌包,而這些包包裝著每個人認為不可或缺的東西。他希望透過無名的包包,賦予市井小民特殊的價值。
 
 畫框中的黑色方塊底下配上文字,是林怡君利用訪問民眾的心得,表達〈 觀眾的疑惑〉。被訪問的民眾說出他們對看過的電影、展覽或藝術品的看法,她則用文字紀錄。有位受訪者說,「這是個裝置,會左右擺盪像時鐘一樣,會發出像是秒針在走的聲音。一直很有規律的晃啊晃的,就忍不住一直看一直看,有點像是被催眠一樣。」林怡君表示,以觀眾的角度來看作品,可能和展者有截然不同的解讀。
 
 策展人吳欣潔表示,之所以把主題命為「拆寓言」,是因覺得藝術家都是勇敢、浪漫的武士。他們無時無刻在看見、記錄、預測,不畏落差,勇敢將腦海中的想法做成一個形體。因此即使現代已經沒有像唐吉軻德那樣的勇士,還是有一群藝術家天真爛漫地再創寓言。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