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台藝大「懸浮」剝皮寮 「微粒」擬人創作


 【記者李家華台北報導】4月30日起,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進修學士班學生以剝皮寮歷史街區作為展場,利用一間間小房間,讓26位藝術家學生的畢展作品密集散布在整個空間,卻能保有作品自身的獨特價值,呼應《懸浮微粒》的主題。 



 《懸浮微粒》主題發想自現今快速變動的大環境,學生藝術家認為獨立思考的人像懸浮於空氣、水及光線的微粒,有時群居於物體表面靜待,有時又因為外力拍動飄散而分離。參展學生寧欣表示,即使單一個體渺小而微不足道,一旦懸浮微粒群居凝聚,就能讓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更具可觀性。

 參展學生擺設四年創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作品,作品約有50件左右,包含了油畫、複合媒材、錄像和動漫作品。

 洪裕傑的複合媒材的作品〈管管視野-雜訊〉,小房間中吊掛著一排排塞入黑色細線的透明水管。由於作者本身弱視,患有飛蚊症,想做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主題。洪裕傑主要是利用塑膠水管的彎曲與透明,在裡面塞入掃描髮絲以及黑筆繪畫後的透明投影片,塑造與飛蚊症類似的雜訊,以呈現飛蚊症只限於少數人的視覺效果。

 另一項複合媒材作品,戴培珊的〈呼吸〉則利用液晶螢幕呈現。她以錄像三頻的方式,即螢幕左至右分別是三種不同的影像,分別表達生命一開始、正在進行、與即將結束。水蒸氣就如同生命會隨著時間消逝,戴培珊利用水蒸氣在空中的形狀後製剪輯。戴培珊表示,希望觀者在觀看時,隨呼吸節奏,察覺自己的存在,並在過程中回溯自我生命。

 觀展人吳浩任本身對於藝術有興趣,最喜歡鍾宜君以壓克力畫布創作的〈躲貓貓〉,白底布上穿插著黑直線,還有許多戴著斗篷的無臉人躲在直線後。他認為這幅畫作生動傳達現代人想把心情說出來,卻又怕受傷害的感受。

 廖淑娟的作品〈墨〉是一幅以灰階水墨渲染出貓背影模樣的畫作,觀眾連文宏對此創作印象特別深刻,他說:「不同以往看到貓的正面,貓的背面給人一種貓好像正在看東西一樣,我因此而受其吸引。」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