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孔寧、洪藝齊、張逸芳
國內多數大學面臨營運赤字問題,其中臺大雖然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中分得最多補助,營運赤字卻也最嚴重。面對各校頻頻叫窮,教育部表示,目前補助與校務基金絕對足夠各校營運,更制定各項措施鼓勵各校積極開源節流。
對於學校面臨龐大營運赤字,臺大學生會內務副會長邱丞正認為,臺大師生人數全臺最多,導致人事費用及各項資源開銷大於其他大學,且五年五百億計畫針對研究計畫及論文重點補助,對於學校一般行政運作並無助益。臺大學生會長林韋翰也指出臺大赤字關鍵在傾注許多經費保留臺灣教育人才,但教育部彈薪制度及五年五百億計畫僅針對延攬國外人才、保留特優教師等特殊個案補助,無法直接改善龐大人事成本問題。
對此說法,朱俊彰則認為,教育部每年會根據各校學生人數發給基本補助,再加上學雜費的收入及校務基金,應足夠支付各校人事費用並維持各校基本開銷。且學生人數越多的學校可以拿到越多的基本補助和學雜費,因此學生人數眾多並不構成財務吃緊的原因。
面對五年五百億計畫資源分配不均的質疑,朱俊彰表示,此經費算是額外補助,拿到經費的學校不可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拿到的學校也不能說你得就是我失。」對於頂大計畫之外的大學,教育部也有教學卓越計畫的獎助款項。
除各項獎助,朱俊彰也提到,教育部還推行諸多措施鼓勵大學開源節流。例如提供產學合作資源整合平臺、提出各項評鑑鼓勵大學節能減碳、並鬆綁法規,使大學在企業募款上免除稅金,鼓勵各校募款。
但依照大學法規定,大學是學術自主單位,教育部只能提供誘因、營造環境並提供咨詢鼓勵各校開源節流。教育部呼籲,大學在追求調漲學費、法規鬆綁以獲得更多自由和經費的同時,應積極思考如何自主籌措經費,靈活運用校務基金,而非依賴政府補助。
第一篇:財務長年蝕老本 補助難填漏洞
第二篇:無視虧損 徒增建物惹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