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黎寶茵、張以潔、黃永淇、黃家瑜、王楚珺、高藝榛、黃是芳】兼顧球賽和學業雖是旅美球員一大挑戰,許多人仍選擇赴美圓夢。劉又瑄認為,台灣投注體育環境的資源少,運動人才發展受阻。「Yahoo!運動專欄」作家王承文補充,升學體制、教育和政府不完善政策促成更多球員旅美,「短期內要改變環境很困難。」
教育部體育署綜合規劃組視察張儒民表示,政府每年撥給體育發展的經費不超過總預算0.4%。體育署主計處資料顯示,2014年全國體育運動經費為新台幣52億200萬元,僅占國家總預算比例0.28%。政府各部門經費相排擠,體育資源擴增不易。
2013年教育部體育署完成「推動企業贊助體育運動」方案,提供出資企業減免稅金17%。但目前僅陳盈駿一位球員獲得資助赴美,國內企業出資意願仍待提升。璞園建築籃球隊教練許晉哲認為企業贊助意願低是因為入不敷出,「璞園一年預算約6000萬,但門票收入卻屬籃球協會,企業沒有實質收入。」
企業贊助少導致職籃球隊資金不足,故SBL球員月薪大多僅3、4萬元。許晉哲表示,職業球隊若有足夠經費,便可提供回饋金給大學、高中栽培球員,「職業化運動應是由上而下層層推動,但台灣卻相反。」
王承文亦提到,學業成績為台灣教育重點,體育較不重要,國小體育課一週僅兩節,升學時也沒有列入該項成績。再者,國內大學多數運動教練身兼體育課教師。許晉哲認為,教練深負薪資與升等壓力,使帶球隊變成附屬工作而無法專心投入培訓。
「台灣需要通盤檢討。」許晉哲指出,球員、政府、企業與教育環環相扣,運動員的發展環境不是僅一方能改變的。但王承文認為,學業、體育並重的旅美球員仍具正面意義,有助於破除大眾對運動員刻板印象,「若台灣仿效此模式能替國家隊帶來希望。」各界一起轉變並讓大眾意識到運動人才培育的重要,且看見「打球也能出頭天」,進而拓展學生運動員的舞台,留住台灣體育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