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籃」不住的旅美風潮一】赴美初期難適應 球員壓力下成長

 【專題記者/黎寶茵、張以潔、黃永淇、黃家瑜、王楚珺、高藝榛、黃是芳】西元2011年榮獲高中籃球聯賽MVP的胡瓏貿於高中畢業後赴美追夢;兩年後的劉又瑄則選擇獨立申請;吳永盛更是從金華國中畢業後即到美國發展,甚至得到美國大學提供的獎學金。雖然旅美需要面對諸多挑戰,但不少球員仍選擇出國發展,為什麼台灣的籃球體系無法留住籃球人才?

 美國大學將學生運動員的學業成績納入取得獎學金的資格條件,「剛開始最不適應的當然就是語言,還有課業、籃球並重。」吳永盛坦言,一開始英文不太流利,在課業上必須花比別人多的時間。在美國,球員間競爭強度高,吳永盛指出,如果想脫穎而出,「態度」將是進步的關鍵。「以前在台灣打球看不到這麼多身體素質好、對抗性又強的球員。加上跟著球隊有系統地重量訓練後,回台打球時發現對抗性較同齡球員佳。」

 而在NCAA第二級夏米納大學(Chaminade University, CU)的胡瓏貿也認為,到美國打球後,信心、球技及體能皆有所提升。他高中一年級時便決心要旅美,透過松山高中教練黃萬隆引薦,並得到夏大教練的賞識,順利進入球隊。他表示,曾因語言問題,受到輕微的種族歧視,建議後輩若想赴美發展須在語言方面打好基礎,減少溝通障礙,才更能專注在球場上。胡瓏貿還提到,雖然入學時保障四年獎學金,但大學獎學金一年一簽,必須兼顧球技和課業,才能得到下一年的獎學金。夏大上個球季在64強止步,胡瓏貿希望今年往32強、甚至16強邁進。

 至於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諾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 Bernardino, CSUSB)劉又瑄透過學校招生主任將影片寄給球隊教練,靠著個人申請一圓旅美籃球夢。他表示,因校內難得有亞洲球員,同學反而很佩服他,加上勇於和隊友交談,並沒有受到排擠。美國籃壇競爭激烈,若未來沒有機會成為職業選手,劉又瑄表示,仍會選擇留在美國當運動訓練員,因為美國運動風氣盛行且用心栽培運動員,無論是在硬體設備及訓練方式都比台灣更專業。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