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向土地致謝 學生築環保夢

作品〈蝶跡〉將木片交織成平面,再將原本的平面立成可供觀眾走動的亭子。
圖╱王育柔攝

 【記者王育柔宜蘭報導】運用幾何的連續性以及物理計算,平面的小木板竟可構成立體大型裝置藝術。由淡江大學建築所學生設計的大型數位建築作品,於3月29日起在「2014宜蘭綠色博覽會」展出。

 142片木板彼此鑲嵌結合,堆疊出底部為圓形、頂端為橢圓,高度五公尺的不規則角柱。淡江建築所學生蘇潤的作品〈捻食〉,將穿有幾何圖形孔洞的小平面,堆砌成立體的曲面,每片都可承載一個植物盆栽,藉此感謝土地所帶來的豐饒。

 就像一個巨型甜甜圈躺在草地上,淡江建築所學生柯宜良的作品〈向陽〉,用無數個X形狀的小型木板以及硬塑膠片結合而成。觀眾可以走入作品裡,享受陽光穿透木片、膠片及交叉處的空隙,產生光、影與顏色的變化。柯宜良說:「選用X是為了讓不同的X之間,能做出像向日葵種子排列次序的交叉連線。」

 淡江建築所研究助理高鼎鈞的作品〈蝶跡〉,則將416個單元木片,用拉鍊扣合的方式連接彼此,經過力學結構演算,將整體重量平均分攤至七個底座,立成可供觀眾走動的拱形亭子。

 觀眾蔡有威認為,這次展覽多件作品皆以數位的方式算出結構,並切出單元,替未來建築作品的呈現型態,增添許多可能性。

 指導老師、淡江建築系副教授陳珍誠表示,學生第一次將數位繪圖作品,實際製作大型裝置藝術,壓力非常大,很擔心作品的結構不穩傷到觀眾。蘇潤補充:「電腦繪圖是以沒有風、雨外力因素,以及地形平坦的狀態設計而成,因此實際製作時狀況很多。再加上小朋友可能會攀爬作品,所以非常擔心。」

 主辦單位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游雅婷表示,有別於以往的藝術品,這次同學的作品都可以重新拆解再利用,徹底實行綠色環保的理念。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