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改良固液接合技術 增晶片生產效能

 【記者曾啟翔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所博士生楊挺立團隊研發的「改良式固液擴散接合技術於次世代三維晶片堆疊封裝」技術,使晶片堆疊的生產更有效率,楊挺立因此獲得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頒發的「TSIA博士研究生半導體獎。」

 現在半導體最新趨勢是三維晶片(3D IC)技術,將晶片堆疊藉以縮小體積。若要將晶片堆疊,必須讓晶片間的金屬墊層與無鉛銲錫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介金屬化合物,並使介金屬填滿整個微銲點。楊挺立研究的改良式固液擴散接合技術,能縮短介金屬生成時間,使晶片堆疊的生產更有效率。

 要將晶片堆疊,必須先將溫度提升至約攝氏250度,讓使用於連接晶片的無鉛銲錫融化,待凝固後完成晶片堆疊。如要堆疊兩片以上,就必須重複此動作,而高溫環境會導致已堆疊晶片因再度融化而滑動錯位。由於介金屬熔點大於攝氏400度,因此在重複堆疊過程不會使已堆疊晶片銲點融化,進而解決問題。

 一般而言,要使介金屬充滿整個微電子銲點,須將晶片長時間放在攝氏250度高溫。但晶片的線路可能因高溫毀壞,且冗長的工作時間也會導致生產效率降低。而楊挺立的新技術能大幅縮短固液擴散接合所需時間,有效減少消耗,大幅降低金屬墊層製備成本。此技術具有抗電遷移效果,由於無鉛銲錫已完全轉變成介金屬,因此不會有以往電流通過時誘發的孔洞生成問題,可延長電子元件壽命。

 楊挺立表示,這不是一項困難的研究,但先前沒有人想過可縮短介金屬生成時間,來提高生產效率。這項研究目前已在世界各主要國家申請專利,希望能廣泛運用於業界。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