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特刊】創意展翅 學生自創品牌闖天涯


專題記者/沈竑名、石詮、林昉沂、張智皓、謝珮儀

 自金融海嘯後,由於失業率高,就業不易,近年來選擇自行創業的青年人數逐年增加。根據行政院青輔會統計,近四年來運用青年創業貸款發展事業的人數顯著成長,從2008年732人增加至2011年2661人,成長率達264%。由於大學生的資金不足且較無經營經驗,加上網際網路蓬勃發展,讓「小本創業」的型態,如創意市集、網路拍賣或個人工作室,成為大學畢業生主要的創業選擇之一。小本創業大幅降低了創業的門檻與風險,但因其規模較小、競爭者多,獲利狀況往往較為有限。

小本創業 發揮長才做老闆 

 創業不僅是成立一個新的組織,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前主任溫肇東,認為創業最重要在於創業精神,「要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才能把握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全球化的影響與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使得品牌的打造及其價值成為創業發展的條件之一。從創意市集到簡單生活節,大至潮流服飾,小至手工藝品,自創品牌已經發展成一股新的創業趨勢。根據1111人力銀行2011年的「上班族創業意願調查」顯示,相較於向廠商加盟(21.18%)及自己成立公司行號(15.17%),偏好自創品牌開店的比例最高(約25.59%)。若以年齡交叉分析,中年人較喜歡加盟創業,而自創品牌是最多大學畢業生選擇的創業類型。

 不過創業容易,經營困難,資金短缺是小型自創品牌企業主要的障礙,其次則是品牌行銷管理經驗不足和市場資訊缺乏等。而對於實際創業者來說,時間配合、尋找貨源以及熱忱消退同樣是創業過程中會面臨到的困難。


理想現實有落差 易消磨熱忱
 
 資金是大學生創業最首要的問題。製作原創服飾的「Stone’As」創辦人石為東、翁乙緁表示創業前便開始接設計案子賺錢,持續幾年仍沒有足夠資金開店。文藻外語學院傳播藝術系學生、售賣日本精品的「Rumi」創辦人廖明衫表示生意不佳時仍得付攤位租金和交通費,目前因生意波動而不敢開店,還得減少批貨數量。

 時間分配也考驗創業者,如主打古著的「嬤嬤吃丸子」的兩位創辦人分別大二和大三,讀書仍佔大部分時間,同時兼顧學業和品牌相當累人。尤其自創品牌初期的事情多得喘不過氣。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的李宛縈在大學創業「SALA撒拉」,當時幾乎每天在街上擺攤,白天又有另一份兼職,被迫常翹課,現在因專注經營品牌決定休學。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熱忱是重要推力,卻也容易磨盡。「一口箱子」創辦人陳以恩說:「創作一開始就要先感動自己,才能將他推向觀眾。」她本身喜歡逛創意市集,對舊東西情有獨鍾,所以開始販賣古著和舊鈕扣耳環。廖明衫提到確立品牌方向後,批發商品重複性高,容易厭倦,平常還得為了宣傳在戶外擺攤,過程累人又耗時,若只為賺錢難有恆心經營自己的名牌。

 除了以上困難,還得費心思開拓品牌知名度。「嬤嬤吃丸子」創辦人、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學生陳儀憓表示讓產品顯眼很重要,她觀察其他商家貨品陳列方法,把飾品擺在架高的皮箱。陳儀憓則會看臉書粉絲團裡男女比例,留意他們的穿衣種類來調整貨品。石為東說,不論資金或是貨品或多或少都要「流動」,像是出特別款等。「Stone’As」一開始在市集擺攤,但這和品牌定位不符合,後來透過與同業店家的合作擴展經銷據點。


開店養成術 累積多元經驗

 創業前的能力培養很重要,溫肇東建議大學畢業生先從事相關行業,了解實際營運流程,也須認識同行競爭者、通路商等,並在業界建立好名聲,如此創業時找團隊、資金會更順利。台北東區服飾店Dress Code的老闆老游、服飾品牌Juby Chiu的設計師邱娉勻在大學階段培養創業實力,如今其品牌營運良好。大學生多經驗不足,老游認為打工可幫助看清供需雙方互動;邱娉勻大學時與好友於自立網拍頁面或創意市集販賣自製包包和加工的二手衣。邱娉勻大四時參與「超級設計師」節目錄製、老游於2008年初設店面時打破小店無法拍攝新品穿搭型錄的印象,使他們贏得關注。

 老游憑打工及青輔會青年創業貸款開設店面,他說多方運用資源更易圓夢。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創業輔導部主任杜炳麟表示,小規模企業創業者信用偏低,不易向銀行貸款。青輔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勞委會皆供貸款申請服務與相關課程。資源以產業別劃分,創業者求助相關機構得以有效運用資源。杜炳麟認為,欲自創品牌者可把握中小企業處提供的成果展示、商機媒合的機會,增加能見度。

 國內大學近年陸續成立育成中心輔導學生創業,作法多結合商學院及創業相關課程。然而溫肇東認為,創業能力無法僅藉授課備得。他建議向國外育成中心學習,其經理人多具創業經驗,能動員其人脈給予指導,輔導成效較佳。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