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小玩伴種菜去 食農教育做中學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生林品緯教小朋友認識菜園裡的植物。  圖╱何育家攝

 【記者陳品丞台北報導】小朋友與大朋友蹲坐在農園中,一邊拿著澆水壺替植物澆水,一邊仔細觀察泥土中冒出的新芽。由台灣大學社會系、農業化學系學生組成的「小玩伴」團隊在武功國小展開為期八週的農業教育課程,帶領小學生從做中學,藉此推廣「食農」觀念。

 團隊成員社會系學生蘇品瑄說明,食農分為「食物」和「農業」兩部份。食物部分除了介紹常見植物外,也安排食品安全相關的課程;農業部份希望藉由實際帶領小朋友在校園內種菜,讓他們體會農人的辛苦,並提倡有機農業。

 小玩伴團隊帶領數十位武功國小學生前往農園,觀察上週種植的蘋果、香菇、地瓜等作物。小朋友輕按樹苗周遭讓土壤更緊實,並替植物澆水,儘管雙手沾滿泥土也毫不在意。還有小朋友趴在地上,一連換了數支不同顏色的蠟筆,在記錄單上描繪出植物輪廓並著色,以圖畫記錄植物生長過程。

 農化系學生林品緯提到,小朋友有時會突然對其他事物感興趣,而不願意寫觀察作業,「這時要順著他感興趣的東西和他聊天,不能太過死板。」他也分享,有小朋友在農園中看到實際的作物相當驚訝,直呼:「以前都只會在課本上看到。」令他覺得相當有趣。

 除了在農園中種菜,小玩伴團隊也設計多元的課程。團員截取卡通畫面、編造以地瓜為主題的故事,並在現場親自配音,成功吸引台下小朋友的注目。此外,課程中團員也積極與小朋友問答互動,當問到番薯名稱的由來時,一位小朋友大聲回答:「因為番薯是台灣的馬鈴薯。」引起陣陣笑聲。

 社會系學生詹淑評表示,因預期故事最能引起小朋友興趣,特地以故事包裝課程內容。為了增加團員說故事能力,還請團員媽媽「特別訓練」,希望能讓小朋友更加投入。

 社會系學生蔡汶靜說,自己在與小朋友互動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找回童心」。社會系學生施冠卉則認為,活動過程中需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接觸,有助於增進自己的溝通技巧。

 活動負責人社會系學生陳其農表示,這項計畫最初是一堂選修課作業,課程結束後決定付諸實行,將課堂中學習的內容帶進國小校園。最後一週將舉辦發表會,讓小朋友展示八週的成果。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