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工藝不功用 台藝大倡原貌設計

 
詹紹群〈Fuck工藝系〉向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致敬,呈現台灣工藝夾在設計與藝術之間的矛盾。
 圖╱周利庭攝

 【記者周利庭桃園採訪報導】由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的六位學生共同參與的《大觀路上》12日在789養雞場開展。以陶土、木工創作,打破工藝只能與實用設計結合的框架,嘗試抽離形隨功用而生的概念,詮釋他們心中的藝術。

 詹紹群的〈Fuck工藝系〉向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致敬,模仿艾未未向天安門比中指的攝影作品,詹紹群對著設計學院工藝設計系館比中指。畫面選擇使用黑白呈現,構圖使得工藝設計系的「設計」二字,正好被中指遮蔽。作品前,詹紹群在地上用馬克杯拼成一個四方形,比喻磁磚,並邀觀眾踩在馬克杯上,欣賞這件作品。

 踩在量產的設計品上,望向學校的設計學院,象徵工藝設計系學生對自己身為「設計學院學生」的懷疑。詹紹群說:「這就是台灣工藝夾在設計與藝術之間的矛盾。」他表示,台灣的藝術與工藝分離,學校老師希望學生的工藝作品可以兼具功用和藝術,但卻造成了樣樣學,樣樣不精的結果。

 屠源泓的〈圈與叉〉透過多個重複的木製單元件拼貼,組合成一凹一凸的兩顆球體,並分別加上圓角和尖角。他想探討當觀眾得知作品名稱是〈圈與叉〉時,會如何認定誰是圈誰是叉,而觀眾又為何會這樣選擇。屠源泓說:「這並不是在強調二元論的存在,而是想探討我們在配對時,以既定印象為先的思考模式。」

 其他作品如丁有彧的〈心築〉結合木工與陶土塑造脆弱的關公造型,象徵人們得到訊息不加以判斷所生的產物;戴偉言〈土的供品〉型塑「陶神」形象,並把自己作為供品奉獻。

 《大觀路上》的作品皆以工藝的技法,嘗試呈現藝術的樣貌,觀眾高登輝說:「他們的作品突破實用性和工藝技法的限制,外行人反而可以更了解作品的意義,讓我看到當代藝術的跨領域呈現。」觀眾謝沁儒也說:「他們走出學校只注重精細與美感的要求,以簡單的方式傳達給觀眾他們想表達的訊息。」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