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堆起聲》舞者身穿傳統服裝,表現客家精神與文化。圖╱郭翊軒攝 |
【記者朱婉瑜屏東報導】布穀鳥舞蹈團西元2013年12月29日在屏東藝術館演出《藝堆起聲》。作品描述當地客家文化在台扎根的歷程以及「六堆」文化的意義。表演以歌舞形式呈現,讓台下的觀眾對客家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布穀鳥舞團團長莊膺勳表示,「六堆」名字來自客家人起意反抗後形成的自衛隊。康熙60年,朱一貴進犯屏東平原,造成傷亡與破壞,客家人為保衛家園,形成前堆、中堆、後堆等自衛隊,最後成功趕走朱一貴,「六堆」也成為當地客家文化的代名詞。
表演分四幕,第二幕〈風雲家變〉音樂節奏加快,舞台上方的紅燈閃爍,舞者不斷穿梭舞台,有的誇張的跳躍前進,有的彎著身體抱頭,他們臉上佈滿痛苦、驚恐的表情。莊膺勳說:「是朱一貴來作亂了」。最後舞者平躺在地,被紅色絲布覆蓋,象徵戰後滿目瘡痍的情景。
下一幕〈起意鞏家園〉中,舞者踏著整齊的步伐重新出現在舞台上。他們不斷變換隊形,甩動肩膀,意味成立新的自衛隊,最後他們背對觀眾排成一列,並勾起手,往後仰靠自己的身體。舞者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學生徐士翔表示,往後仰的動作代表即使倒下了,他們仍會堅持保衛自己的家園。
莊膺勳認為,台灣有很多元的族群,但一般人對客家文化的了解不是很深,想藉由這次演出,領觀眾認識客家文化的精神。她也表示,籌備過程中,可以體會客家人的刻苦,且客家人在台扎根的歷程,讓她聯想到布穀鳥舞蹈團成立10年來的艱辛與收穫。
徐士翔表示,他雖然不是客家人,但為融入劇中角色的情緒,事前上網查閱很多資料。舞者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所學生盧含洙認為,在籌備演出的過程,最令她感動的是客家人為保護家園而努力奮戰,精神很令人敬佩。
本次表演加入許多歌唱的橋段,表演一開始,舞者在舞台上合唱歌曲《客家人有志氣》,展現身為客家人的驕傲。莊膺勳表示,整場表演歷時超過10個月的籌備,舞者從完全不會合唱到能在台上演出,她認為,這也是他們堅持、努力的最大成果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