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自經區擁特別法 雙重標準惹議二】政策不全學生少 國外分校卻步

 【副刊記者/林殷敏 林姳儀 倪千懿 邱學慈 吳依宣 蔡昀知】政府自去年推行《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繪製台灣高教創新的美好藍圖,未來可望有國外頂尖大學來台設立分校,招收國際學生。然而,台灣是否具有足夠誘因吸引國外大學來台,仍屬未知。國內學者不僅對該政策提出質疑,也憂心大學鬆綁造成教育商品化。

 自經區的教育創新政策規劃與國外優秀大學合作,以達成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然而,國外大學在台灣設立分校的誘因不足,目前政策並無明確的評鑑機制,也未成立相關委員會,專家學者認爲政府實施此政策仍需考量許多因素。

 為配合自經區草案,目前教育部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法律鬆綁,國內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名額原本僅能占全校人數一成,現在已可打破限制,清華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校,皆陸續向教育部申請招收更多國際學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專門委員朱俊彰認為,自經區可吸引國際學生來台,符合目前國內大學追求國際化的趨勢。

 教育部3月曾在北科大舉辦自經區説明會,但校長姚立德表示該校不打算推動此計劃,因為亞洲學生來台就讀自經區大學的可能性不高。他分析,韓國、新加坡已與國外大學合作,日本國內也有許多知名大學,東南亞學生則因學費考量,不可能到台灣就讀分校。他認為自經區大學主要的招生對象僅剩本國大學生,然而台灣每年大學生平均只有十幾萬人,市場非常有限,且多會選擇留學,而非留在本地取得國外學歷。

 政策目標希望與國外知名學校交流,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何欣純卻認為,國外優質大學只會選擇與台灣頂尖大學合作,不過頂尖大學的國際化程度已足夠,而其他大學能合作的對象,則不盡然是國際名望學府。她也表示,第二階段草案的施政細節尚未完整,教育部政策導向也沒有定案,近期難以進行下一步立法審察程序。

 近年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國内已有多所大學退場,但部分大學為享有租稅、水電等優惠,卻不斷擴張校地,2004年至今,全台大專院校校地面積已增加603公頃,等同一個新北市永和區大小。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認為教育部積極推動教育創新,欲用引進國外大學方式解決過剩的高教資源,可是若無國外大學願意合作,這都只是教育部搭築的空中樓閣。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