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跨越隔代鴻溝 影像重拾祖孫情


陳代如藉由讓自己身體背部皮膚佈滿金屬勳章的影像,表達對已逝祖父的思念與哀傷。圖/章寧攝

 【記者章寧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班學生陳代如,17日起於水谷藝術舉辦「1/4再生:鄉距」創作個展。藝術家透過靜、動態影像和裝置,訴說與祖父間1/4的血緣關係,以及相處過程中因地理位置和語言產生的情感距離。

 陳代如表示,祖父自民國38年從中國湖南移民到台灣內壢的眷村,直至76年退役。提及在家中與祖父的互動,陳代如表示因為自己不懂湖南話,而選擇逃避與祖父溝通,「這是我跟他之間的距離。」四年前祖父過世,她決定翻看相冊,並親自前往眷村,用攝影鏡頭捕捉殘破不堪的眷村遺跡。照片中陽光穿透窗戶打在斑駁牆面上,陳代如說:「想講我跟他之間的阻隔,不像緊閉的窗戶那樣密不透風。」

 「失去親人的痛苦跟悲傷,不像時間可以沖淡一切。」陳代如在系列作品《四分之一》中,將四張照片合成一張大圖,左上角是自己依偎在祖父懷裡的親密合照,右下角選擇留白表達哀悼。照片中出現中華民國國旗、軍服及黨徽的符號元素,她以白色壓克力顏料塗抹人物以外的背景,突顯自己與祖父的合影部分,象徵祖孫間最緊密的血緣關係。

 「我不是爺爺的複製,但我可以延續他所傳承給我的東西。」陳代如結合外省跟本省食物,在自己的背部和大腿上黏滿水餃皮和餛飩皮進行拍攝,表達物體緊貼身體最私密的觸感。系列作品《榮譽》中,她用水餃皮包覆祖父因戰績所獲得的勳章,以無法咀嚼和吞嚥的金屬內餡,象徵無人能取代祖父畢生為軍隊的貢獻,她說:「我想要延續他精神上榮譽和光榮的部分。」

 幻燈片透過木框紗窗投射內壢眷村的殘骸,陳代如以系列作品《迴去》表達自己斷續且模糊的眷村記憶。她說:「正所謂觸景傷情、睹物思情,那些記憶跟回憶都在腦海裡,是不會忘記的。」觀眾、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學生林仲威表示,糊掉和失焦的影像狀態,以及跳躍式的播放照片,能突顯藝術家對祖父的情感,「重視家族血緣的精神,到現代我覺得是滿少見的。」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