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林建儒 羅令婕 王湘婷】年輕世代熟悉網路,學生媒體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提倡用多元觀點改進社會。然而,成員流動頻繁、資金來源匱乏,如何長久經營是一大挑戰。現今資訊龐雜,學生致力發展自我特色,以增加新聞能見度,推動媒體小革命。
學生媒體在經營上遇到的問題除了經費不足、人員流動頻繁,宣傳推廣亦是一大難事。資深公民記者何宗勳認為,媒體經營首重資訊擴散,而點閱率即是最直接的反映,學生媒體不如主流媒體廣為人知,若欲吸引大眾關注資訊,應以「特別」取勝。
那麼,學生媒體應如何「特別」?何宗勳提出「監督」及「專業」兩大方向。以太陽花學運為例,學生媒體雖無法改變主流媒體的報導情況,卻可以每日比報,鎖定同一議題長期追蹤,藉由分析、評論各大媒體的新聞,製作深度專題報導,對主流媒體造成「監督」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應透過明確定位,蒐集特定資訊設定議題,在長久經營下成為該領域的「專業」媒體,發揮影響力。
《台大意識報》是由一群台大學生組織社團、以關懷社會議題為導向的學生媒體,至今成立近七年,已建立良好口碑。前總編輯潘雅琪表示,由於《台大意識報》理念非常明確,在招募成員時,除了會吸引對新聞媒體有興趣的人,更會收進許多關心社會議題的學生。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分析,學生媒體生命週期較為短暫,若要長久經營,在摸索過程中釐清想法和目的十分重要,因為這正是日後的動力來源。
學生媒體的特別之處即是「學生」這個身分。管中祥認為學生媒體若能突破社會既有框架,勇於挑戰規範,將是社會極大的進步動力。風傳媒創辦人夏珍也提到,在思想日漸僵化的台灣社會中,想像力非常重要,她特別希望學生媒體能保有創意、幽默和想像力,不要變成自己心目中討厭的八股教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