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盃攀登錦標賽個人難度賽男子組冠軍台北市立大學秦子翔,靠著經驗與技巧攀爬地形點。圖/王劭文攝 |
難度賽的規則為選手在賽前有六分鐘的時間觀察路線,時間到後進入隔離區,不得觀看別人比賽,再依次序出場,出場後有40秒可再次觀察。每位選手攀登限制時間八分鐘,最後依攀爬的岩點(高度)來計算成績。
陳雪溱在難度賽中以穩健的步伐,三分鐘內攀爬過岩壁上的地形點和各種地形,到達與Over(天花板)的交界處。在Over上她冷靜地處理,矯捷攀過地形點,當要翻過Over到達完攀的斜板時,陳雪溱一度單腳滑落,但靠著手臂與單腳的力量抓回平衡,雖然最後在抵達完攀的斜板3/4左右的位置再度滑落,但仍因攀爬岩點最高取得冠軍。
「狀況不錯,只是最後有點慌。」陳雪溱表示,因最後一個塊扣掛得不順利,讓心情較為緊張而失誤,不然預計可以再多兩個岩點。她認為自己的狀況不錯,加上路線設計「仁慈」,讓她難得可在難度賽快完攀。在難度賽與速度賽都獲得冠軍的陳雪溱提到,難度賽中記憶和想像思考是訣竅,而速度賽則重視動作的流暢性。
男子組難度賽冠軍台北市立大學秦子翔在賽中翻過Over時不慎滑落,他表示,自己可以表現的更好,因以往分成兩天的大專盃這次在一天內舉辦,速度賽太消耗體力,所以在難度賽時已經沒什麼力氣。他說:「攀岩是向量的運動,非常物理,若手往右邊施力,腳就要往左邊,整個身體才平衡。」因此平時練習時除注重平衡訓練,也會跟高手爬路線,累積經驗。
面對有限的觀察時間,陳雪溱說:「觀察時先找看起來不好抓的點,再想像不同的解法。」秦子翔也說明,先看點的配置、方向,再安排手順,並注意哪些點較好休息,以分配體力。在隔離區等待出場的時間,參賽選手間也會彼此討論,男子組難度賽季軍、逢甲大學李宇翔表示,「我們既是敵人,也是戰友。」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何中達表示,近幾年攀岩運動人口大幅成長,一方面攀岩場地愈來愈多,不只運動中心有攀岩場,私人攀岩場也漸漸出現;另一方面,人工攀岩場也可將以往天然攀岩風險降低,作更多教學推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