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社論】原青發聲搭溝通橋樑 籲尊重文化差異

 「天使的眼淚」嘉明湖1日重新開放,同時開始實施總量管制及收費制度。當地布農族青年抗議「回家還要付錢」,堅決入山宣示傳統領域自主權。長年來,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覬覦美麗山河,亦未考慮不同族群文化差異,導致還我土地運動、卡大地布反遷葬、反美麗灣開發案等原住民族土地政策爭議層出不窮。原住民青年因而從部落走上街頭,再把議題帶入校園,在不同場域創造族群對話空間。

 土地之於人類,本來就承載多元意義,人地共處的智慧更是原住民族的文化根基。例如,許多原住民族入山前習慣進行palisi(祭祀、禁忌之意),他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敬畏自然的態度演變成生活模式。這樣的文化自土地萌芽,它並非名詞,而是日日實行於生活之中的動詞。但長年積累的土地爭議動搖文化根基,在漢文化脈絡的國家勢力下常導致原民得自力發聲。

  除走上街頭,原青更將部落裡的故事帶回校園,身體力行挖深文化底蘊。他們舉辦尋根講座交流族群故事;他們創立青年組織倡議部落自決、推動落實原基法等議題,以不同視野翻轉正義;他們耕耘小米園,在校園內復育部落記憶。

 原青以積極行動消弭資訊不對等,成為族群間的溝通橋梁。原住民青年的努力更引領我們學習尊重,莫將主流意識型態強加於原住民族,解除因文化差異造成的不正義。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