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抽籤定題 北藝大生反向策展

林裕軒〈你娘的桌〉以父母離婚後每逢辦桌相遇的尷尬場景為靈感,探討變動的承諾關係。
圖╱杜曜霖攝

 【記者杜曜霖台北報導】由23位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舉辦的《誰說沒槍頭就捅不死?》聯展7日於北藝大美術系館展出。學生於展覽中加入遊戲規則,各自以文字描述作品概念,再抽籤交換題目,替出題者完成作品,打破過往聯展先做作品再以主題包裝的常規。

 「現今聯展以主題、策展整合藝術家作品的方式其實很多時候像假議題。」學生何彥諺表示,很多展覽由策展人制訂主題,但真實情況是藝術家各做各的作品,沒有回應策展概念。他們加入遊戲規則,希望凝聚主題,打破「假議題」現象。

 「我抽到的題目是:當事物超越人生命經驗所能想像與理解的範圍時,是否還真實存在?」何彥諺創作三件與熱氣球相關的裝置作品《觀景窗》,分別由視力測量儀、電視與實體造景呈現。她提到,大眾普遍認為視力測量儀中的圖像並非真實存在的事物,僅是圖片;相較之下,透過電視播映的熱氣球影像,人們則會認為是遠方真實發生的事件。而坍塌在屋頂上的巨型熱氣球則是肉眼可見的災難場景,最容易讓大眾信以為真,但卻只是「造假的災難」。何彥諺提到,看過坍塌的熱氣球後,觀眾能回頭思考前兩項裝置,反思不同媒介傳遞真實事件時存在的差異。

 「一開始看到題目的時候覺得有點抽象,而且和平常創作模式落差很大。」何彥諺提到過去作品多由自己生命經驗出發,沒有接觸過距離自身經驗遙遠的議題,這次跳脫以往選材,以台灣人生活經驗不存在的戰爭、飢荒發想作品,也算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學生黃敬涵抽到的題目描述出題者與父親分離的夢境。她表示,一開始對抽到的題目很有距離感,「所以我就去找人解夢。」由心理狀態分析題目。她提到,起初曾有道德上的掙扎,懷疑自己擅自剖析他人是否合宜,但後來心境轉變,反而覺得是從他人的生命故事得到啟發,從中抓取共鳴,再轉換成自己的創作。黃敬涵以三種不同形式的影像法拍攝夢境中的角色,用片段式的影片及冷色系詮釋父親;獨處場景刻劃出題者;一鏡到底的手法呈現弟弟旁觀的視角。影片投影的下方則由方向盤和手排檔組成實體作品,象徵每個人開車駛向心目中的理想家園。

 學生林裕軒由題目〈你娘的桌〉聯想到父母離婚後的情景。「他們的關係是接近仇視的,但每逢婚喪喜慶還是要坐在同一張桌子。」林裕軒因此以節慶常見的辦桌作為主題,並在桌上擺放參展人於去年底簽下的「以藝術家之名,要做一個好的展覽」證書,作為父母結婚證書的投射,感嘆承諾並非堅不可摧。

 林裕軒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看題目做作品,而是基於對彼此創作模式有一定了解下,所做出的回應。他說:「每位參展人都是一件零件,組裝在一起就能變成一輛很好的腳踏車。」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