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邱柏勳 李丞凱 卜舒綺】超齡大學生回到校園前,普遍都有工作經驗,受過社會一段時間的歷練之後,擁有不同想法及價值觀。再加上年齡差異,使他們常和其他同學產生代溝或疏離感。黃美滿的同學,教育系學生張雅詠表示,有時他們聊天用到比較新穎的用詞時,黃美滿會無法理解,需要另外解釋給她聽。
文藻外語大學英國語文系學生吳宣萱,年輕念大學時兩度休學,幾乎放棄學業。後來在父母的鼓勵與勸說下,決定重拾書本,用功念書,並數次拿到班上第一名。儘管成績名列前茅,吳宣萱卻與班上同學甚少有交集。
「就覺得都是小朋友。」吳宣萱解釋。她覺得其他同學想法較不成熟,花錢時也較沒有節制,價值觀有很大差異。且彼此都有各自的交友圈,沒有一定要在一起的必要。為了維持成績,吳宣萱平時不敢參與其他課外活動,也少了和其他學生一起交流的機會。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的超齡大學生詹淑云表示,自己和同學們的興趣不太一樣,聊天找不到共通話題,「像是她們喜歡韓劇,但我不常看。」詹淑云說,如果想要跟上他們的話題,可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除了想法上不同,有些超齡大學生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壓縮課後時間。擁有兩個女兒的黃美滿,下課後必須趕緊接送孩子、煮飯、做家事。由於家庭因素,很少有課堂以外的時間能和同學相處。加上不熟悉網路,少了能和學校同學聯繫感情的管道。張雅詠表示:「因為黃美滿較少使用臉書,所以和大家交流機會自然就變少。」
上一篇:【活用社會經驗 超齡大學生返校園一】活用社會經驗 超齡大學生返校園
下一篇:【活用社會經驗 超齡大學生返校園三】求助無門 校缺輔導管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