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虹指出,人文大樓興建為捐款「觀樹教育基金會」指定建地和設計師,有「財團圈地」之嫌。校方對此回應,人文大樓建地的選擇是由校方主導,考量到周遭為文學院聚落,且校總區已不易找到其他空間興建,因此最後選定在距離正門口左側80公尺處、原哲學系與人類系系館興建人文大樓。雖然捐款方指定設計師,但建築的設計是經過籌建會議、公開說明會等42場會議所決定,在聽取各方意見後,達成現今前四層樓、後六層樓,最高24公尺的建築設計共識。
台大哲學系博士班代表楊舒淵在記者會上說:「沒有人哪有歷史,沒有人生活的空間怎麼會產生文化,這是什麼人文精神?」強烈批判張小虹等人罔顧學生權益,而將個人主觀美學擺在第一位。人文學院學生目前有1000多人連署支持人文大樓的興建,急切呼籲校方盡速將人文大樓興建完畢。
台大建築與城鄉所教授畢恆達也於臉書上發表言論,形容人文大樓為一幢「變形金剛大樓」,矗立在椰林大道旁,顯得格格不入;心理系校友、作家平路也指出,低矮的校門是代表台大謙遜的精神,不應該被破壞。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召集人黃麗玲解釋,人文大樓第十案的設計上,在椰林大道側主要以紅磚構成,與椰林大道色調呼應,且與椰林大道右側建築的高度相同,將形成對稱的協調性,再加上從校門口看去,人文大樓大多會被樹群所遮蔽,並不會造成突兀。
台大中國文學系學生蘇婉菁認為,人文大樓的興建能夠有效舒緩人文學院學生無足夠教室可用的處境。台大工商管理系學生陳昶宏則認為,若一進校門口就看見一棟大樓聳立會形成壓迫感,但若建築設計能與周遭景色融合則較能接受。
民國99年,人類系與哲學系為了重建容積較大的人文大樓,以提供足夠的空間而拆除原系館。兩系暫時搬遷至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作為臨時系館,卻因建物老舊面臨四次天花板崩落、牆壁磁磚崩裂等危險狀況,文學院學生目前也面臨教室及設備缺乏的情形。台大人類系學生陳軍鈞表示,最大的希望是能夠看到人文大樓興建完成,讓他們能盡速搬離危險重重的臨時系館。
人文大樓目前已通過校內法規程序,將送交台北市政府進行文化資產、都市計畫審議。台大秘書室主任秘書林達德表示,校方立場堅定,希望政府能盡速通過審議、盡速興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